春江花月夜
中华语文网小记者尤异
在琳琅满目的古典诗词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我情有独钟的,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如画境界,“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优美意境,“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的苍茫情怀,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时常把我带入一种空明澄澈、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后来,在我学习二胡的时候,同名的二胡曲《春江花月夜》又将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演绎得淋漓尽致,在我的心中,《春江花月夜》其诗、其乐、其画早已水乳交融,诗和曲交相辉映所营造出的那种清丽隽永的柔美意境深深印在我的脑际,以至于再次读到那诗、或者听到那曲时,竟沉醉其中,并引发出一段难忘的故事。
今年夏天,我们一脚跨进了高三,为了让沉重的学习心情得到有限的释放,几个要好的同学相约,到小城一家新开的大排档去“潇洒”一下,这个大排档临河而建,果然小桥流水,别具风格,前来做客的大多是一个一个的小家庭,菜肴新鲜,价廉物美。我们选好位置坐定后,我忽然发现,平时并不觉得美丽的小河,此时却像一条镶嵌着金边的墨色绶带,将小小的县城划分成南北两半,河水在暗夜之中呈现出幽深的黑色,只有沿河的灯光和一弯新月倒映其中,并不宽阔的河面上波光粼粼,斑驳绚烂,随着细浪轻卷,满河月色和灯光在流动的波涛上浮光跃金,摇曳闪烁,我们也仿佛坐在船上微微晃动。好久没有这样的惬意、这样的享受了,我静坐默想,其他同学在争着点菜。
正当我沉浸在一种心灵的超脱和精神自娱的情愫之中时,一位小女孩走到了我们的面前,身后跟着一位像是她父亲的男人,手里提着一把二胡。“我给几位姐姐唱支歌吧”?小女孩怯怯地问。“不用不用”,其他同学几乎是一致回绝。雷说:“卖唱是要钱的”,玉说:“小小年纪就闯荡江湖,都是为了骗钱”。女孩好像习惯了这种拒绝,含羞带笑地朝我们微微点了点头:“各位姐姐慢用”,便转身要走。我适才打量了她,十三、四岁的样子,身材纤细,面色白皙,穿着不算鲜艳但却整洁的短袖,不施粉黛,一双大眼睛秀美且炯炯有神,从她闪烁的眼波看得出,她是在尽可能收藏着自己的美。
不知为什么,我忽然对她有了兴趣,连同她身后那人提着的二胡。“等一等”,我赶忙叫住她:“你会拉二胡”?她点点头。“你会拉什么曲子呀”?“姐姐你点吧”。我毫不犹豫的点了首《春江花月夜》。心想,看这个小女孩是不是弄斧到班门。小女孩立即兴奋起来:“这个曲子好听,我也喜欢”。她一边说着,一边顺手拉过一张椅子,打开琴盒,试了下琴弦,便开始了弹奏。
当美妙的音符从她的琴弦中溢出,我真的为她深深的吸引和折服了,流畅的运弓,巧妙细腻的滑音,丝丝入扣的段落承接,将清风回旋、曲水流转的音画表现得尽善尽美,接下来的散板、滑音、颤音交替使用,更是把归舟破水、浪花飞溅的动态演绎的出神入化,恰如白居易诗云: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我一边欣赏,一边鼓掌,别的同学也跟着鼓起掌来,刚才还吆五喝六的食客们,全都洗耳恭听,曲终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不知道这个小姑娘是如何学得这一手绝活的,她的师傅,一定是很有造诣吧?我这样想着,便打听起她的身世。我注意到,她秀美的双眸中,似有一层阴云在浮动。原来,她的妈妈是音乐老师,能歌善舞,从小教她二胡、古筝,不幸的是,妈妈因为患了不治之症,一年前撒手人寰,父亲也体弱多病,为了谋生,他们只好四海为家,卖艺糊口。
听了小姑娘的介绍,我的心头格外沉重,背上如芒刺作痛,眼中蓄满泪水。可怜的小妹妹,你本来和我们一样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呀,你聪颖的天资本该为你铺上一条闪光的人生之路啊。可命运偏偏欺骗了你,让你早早地尝遍生活的苦难。在厄运降临的时候,你选择了我们民族最原始、也最传统的方式,燕子衔泥似的一点一滴地构筑家庭的窝巢,你柔嫩的肩膀能挑起这副重担吗?我们几个情不自禁地相互对望了一下,不约而同地向衣兜里掏钱,除了晚餐费用外,我们倾囊而出,看大家都不说话,我站起身来,把这些钱集中到一起,送到她手中。始终站在身后一言不发、有点佝偻的父亲,此刻也向我们深深地鞠几躬!“我不能收你们这么多钱,我只给你们拉了一曲啊”。她这样说着,面颊桃红,语句哀婉,眸子中燃烧着一片感人的真诚。“不要再拉了,这钱送给你们买点吃的吧”。我们连说带劝地把钱塞给她,那顿晚餐也在闷闷不乐的氛围中结束。
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我的脑际却时常浮现那女孩的身影,我总会想到那难忘的一幕。春江花月夜是明快的、欢乐的,但重新回味她那悠扬的曲子,我隐隐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哀愁,很难想象,那个女孩稚嫩的双肩怎能担当起一家艰苦生活的重负,他们父女在苦难历程的跋涉能坚持多久呢?我默默地祈祷,他们在困难的时候,能够遇到好心人;我衷心地希望,他们在绝望的时候,会有人对他们微笑……
2009.11.19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红叶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