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一个学生给老师送礼,老师甲说:“你这是干什么?我这个人从不收礼。”老师乙说:“你这样我可不高兴,你努力学习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老师丙说:“你送的礼物我很喜欢,只是你现在并未挣钱,这礼物代表不了你的心意。”
从说话的艺术角度来讲,三者孰高孰低自然不言而喻。但从另一个方面我想说,一个人说话的得体程度也与忘我的程度大小息息相关。
那么,何谓“忘我”?
每一个人,既然来到世上,就必然有一个“我”存在。这个“我”有思维,能行动,支配着自己,也改变着世界。“忘我”即适时地忘掉自己的存在,全心地融入别人的世界。这也许和时下的个性与自我相矛盾。但是,学会忘我,才能更好地展现自我。试看王熙凤,在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有多么出彩的表现,抓住了黛玉,也抓住了读者。她又是如何做的呢?话说黛玉陪笑见礼过后,王熙凤先说了什么?“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是黛玉,“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是贾母。“可怜我这妹妹如此命苦”又是黛玉。以下的话,更是嘘寒问暖、无微不至,顾着黛玉,也没忘了贾母,更是哄好了王夫人。好一个八面玲珑的凤辣子!正是忘记了“我”的存在,才能让这出戏演出彩来。试想她若在黛玉见礼过后这样说:“妹妹你终于到了,可想死姐姐我了,我整日口里心里念你,可把你盼来了,你需要的东西,我早就准备好了。……”倘若如此,她也许活不过十回了。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惟有忘我,才能认清自我,特别是认清所处的周边环境,让自己在与人交流中更加游刃有余。
再看看三位老师。“我不收礼”何其狂傲,“不高兴”何其造作。皆是把自己置于事件中心的缘故。而丙的得体也就忘我得多,自然得多。
其实,甲乙丙是同一个老师,三种答案是由陌生到熟悉的三种答案,礼物都是一斤糖炒栗子。
所以,当你的交流者没有忘我,你无法改变对方,是不是可以想想,也许是你让对方觉得陌生,因而紧张?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张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