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暑假去了一趟横店,明清民居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在那里我不仅看见了复制的南京秦淮河风光,而且还欣赏到了一出美轮美奂的舞台剧《秦淮八艳》的表演。
秦淮八艳?你能一下子报出她们的名字么?
从横店回来,我找了有关的资料来,尤其是柳如是。
先说一下作者,陈寅恪先生,他从1954年开始,全凭记忆,用了10年时间,写过一本80万字的《柳如是别传》。陈寅恪先生通晓二、三十种语言,熟知或能背诵各种史料,精通佛学,还是格律诗的大家。在上个世纪20年代,当时他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聚到一起,同在清华国学院授课,这个现象,被后人称为“不可复制的神话”。当时的国学院里,曾有学生不信邪,觉得自己至少可以像陈寅恪一样,精通几门外语,等这学生头悬梁锥刺股地学了半年,累得吐血,终于知道陈寅恪难以模仿。陈寅恪提出的治学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句名言成为很多学人的座右铭。
陈寅恪先生可以说是神话人物,陈先生晚年完全双目失明,他放下夕阳和书籍,面对的不是黑暗,而是同样一位奇怪的历史人物:三百年前的名妓柳如是。
以才华而论,柳如是居“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本姓杨,名爱,改姓柳,字靡芜,后改名是,字如是。又以佛典中有“如是我闻”之语而号“我闻居士”,与著名诗人、主管文化教育的副部长(礼部侍郎)钱谦益婚后称河东君。柳如是小时候被卖给一位名妓做养女,接受过系统的才艺训练,除了诗词,她的书、画水平也都不错。和那些寒窗苦读的人相比,柳如是很幸运,因为她只为喜好而读书,不必为目的而读。这也使她能得气于诗书,养出了真性情。因为柳如是写的书信,语气很像佩剑独行的男子。后来,她的行为也印证了这点。
清朝替换了明朝,清军攻打到南方,柳如是要钱谦益一起投水自尽,钱谦益试了试水,说“太凉了”,柳如是只好独自投水,又被钱谦益拦住。钱谦益降清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不去。钱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由于受柳氏影响,半年后便称病辞归。后来又因案件株连吃了两次官司。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等联系。
1664年钱谦益去世时,柳如是还不到五十岁,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吮血立下遗嘱,然后解下腰间孝带悬梁自尽,情形极为悲惨。一代风流奇女,香消玉殒,余恨不禁,而此时距钱谦益去世仅两个月。
陈先生在《柳如是别传》的序言里自嘲“留命任教加白眼,著书惟剩颂红妆。”一位青楼名妓,和相隔300年的史学泰斗,忽然联系到一起,似乎是一段奇缘。可是,对于熟知人性和历史的人来说,任性负气的陈寅恪写青泥莲花的柳如是,这种关系,历史使然,气质使然,并非奇缘。
通过查找资料我知道了秦淮八艳分别是柳如是,董小宛,陈圆圆,李香君,马湘兰,顾横波,卞玉京,寇白门,她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传奇的经历。
记得学过一篇课文《学会查无字的字典》,生活是一本字典,旅行是一本书,每一处风景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下次出门旅行的时候,一定要带一本书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