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传统节日,有祭祖扫墓的习俗。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因为如果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我们身上传承着祖先的血脉,祖先是我们的根,他们离世后,就像树上的叶子落在地上,腐烂变成腐殖质,最后被树的根须吸收,又滋养着大树,佑护着子孙后代。
但是,“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并没有很多人会去扫自己祖先的墓。清明时去扫自己祖先的墓,思考自己生命的延续,并且发自内心地哀思,就能体现出责任、礼仪和感恩。今年清明节,因为时间紧,离老家扫墓的地点又太远,所以我们就没法去扫墓了。但是我在家里,与爸爸一起瞻仰了太奶奶的照片,算是对祖先的一种缅怀和感恩。照片中的太奶奶头戴民国时期的帽子,慈眉善目望着我,这穿透几十年时光的眼神,蕴含着对后代子孙深切的关爱。
爸爸告诉我,太奶奶以前最疼爱他了,每次爸爸离家到外地读书,总要送到村口,然后目送爸爸渐行渐远,直到眼睛看不到人的时候才肯回去。爸爸还为太奶奶题一首诗:“斜阳恋祖屋,山蜂巢堂厅。风遂乘云梦,雨诉望孙情。”那次贴在太奶奶屋里的年画被撕掉一角,爸爸便请一位书法家把写给太奶奶的诗题补在撕掉的边角上,从而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这幅年画的内容也很符合这首诗——一只巨大的凤凰背着两个举着小火箭玩具的娃娃飞向一轮火红的太阳。画中的凤凰就好比太奶奶,背上的两个小娃娃正是她的子孙后代,那轮红日就是未来,他们将继续传承血脉,生息繁衍。虽然这次没去扫太奶奶的墓,但是这次的怀旧,等于在我心中扫了一次墓。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 李心程
指导教师:冯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