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溺”字想到的

每年到了春末夏初,天气转暖,江水变得绿了,也变得更清澈了,有句古诗这样写道“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我们同学当中有一些“旱鸭子”也会跃跃欲试想去溪边玩耍,或者游泳。学校里也总在这段时间会以各种方式教育我们要预防“溺水”,但是令人痛心的不幸好象每年都会在不同地方发生。

今年“瓯江水暖”的时期又到了,面对着“溺水”这两个沉重的字眼,我想了很多,看着,看着,想着,想着,突然我发现这个“溺”字,暗藏玄机!首先“溺”字由一个“弱”加上一个“シ”组成。人掉到水里,就会使不上劲,变成弱势者,这样当然就容易被水溺了;同时通过查字典我知道“弱”字还可解释为年龄小的人,这是不是暗示着,年龄小的人,往往更容易被水溺呢?我们少年儿童,不都是一群既年小又势弱的人吗?看来在古代就有少年儿童不幸溺水的事件发生,也许古人在造这个字的时候,就已经在警示我们后人,警示我们小朋友要注意预防溺水呀。

我们少年儿童都是父母长辈的希望,祖国未来的栋梁。如果我们因“玩水”而造成意外,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夭折,那么这是多么令人悲痛的事,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又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呀!那么我们怎么还可以麻痹大意不防“溺”呢?所以同学们:预防溺水,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是我们的神圣的责任,也就是对家庭和祖国的贡献的一种贡献!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小朋友都不能沾水,离水远远的。我们可以让父母长辈陪伴我们去学游泳,这样我们就不会势单力薄,不怕溺水了。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去水边玩耍、游泳,小心谨慎是前提,马虎大意不可行。 (指导老师:陈尚军)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