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策略》有感
在孩子老师的推荐下,我较专注地收看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策略》的视频,从中有一些收获和感想。首先是授课老师的上课形式及引入的案例的恰当性值得我们学习。课程开始的时候老师通过引用几个案例可以说是现存的典型教育的问题引出上课的内容。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不忘引用例子来讲解理论知识,使知识容易理解、吸收。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会记忆不会思考,有知识而无智慧。这样的教育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老师用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很多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根据中考考题中注重考察识记知识的要求来组织教学。甚至有的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提到:中考的题型特简单,思考就出错。这样的考试制度,导致教育者无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可想而知。但是如何有效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呢?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现存的教育制度中更多的注重行为目标的培养,忽视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的培养。所谓的认知目标就是我们提到的关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改的带领下,希望能通过注重认知目标、情感目标的考核,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视频中也提到了,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误区:试图探寻一种有效、适用性高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来引导教学。作为家长,有效的配合学校教学是指采取适用于自己孩子的特点的教学,同时从其的特点出发寻找一种适用的有效教学。尤其,我们家长在研究摸索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应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根据其的心理特点去探寻有效的教学。在这个视频中老师也提到每位老师都应该把学生心理特征发展看成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在之前的教育孩子过程中,我对这块内容确实重视不够,甚至可以说是忽视了。通过视频我们认识到学生拥有知识的数量并不代表他所拥有的思维能力。所以应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而不是要求学生要把所有的知识全部记在脑中。我觉得改变学生对课本的知识被动接受的状态,引导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态度上的变化,化被动为主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这可以算是提高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好的定位,一方面重视孩子才能的培养,同时也不要忽视其作为人的这个身份,孩子作为一个个体,有其相对独立但不成形的思维方式,所以在教育应注意育人,以培养全方面发展的心理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