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补小

缝??补??小??褥??垫

昨天,我和爷爷在文具店买了一个上课坐的小褥垫。它是咖啡色的,上面印着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的小灰灰,它虽然是大坏蛋灰太狼家的孩子,但它并不坏,样子还挺好玩儿的,我就选了这个。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坐在新褥垫上写作业。用着用着,发现有一块儿开线了,开了一个大口子。我寻思,用针缝吧,怕扎手; 用胶布粘吧,还好坏。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用针线缝吧!

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做针线活呢 ,心里有些没底儿。

我找来了针和线。先认针,可认了好几次也没认上,线头儿有点儿粗。后来,我沾着唾沫把线头儿捻出一个小尖儿来,两下就认上了,我开始有了信心。 于是,我就急着缝了起来,第一针扎过去,一拉线,整根线都拽了过来,没缝上!咋回事儿呢?原来是线的另一头还没打结儿呢!我这才想起来,奶奶做着针线活儿的时候,线头都是打结儿的。好吧,打结儿。可是,我用俩手系了几次都系不上,没办法就去找爷爷。爷爷说这得用一只手来打,并给我做示范。他把线头儿在食指上一网,再用拇指一捻就打出一个结儿来,容易得很。我也学着爷爷的样子打结,试了几次都打不成,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手有多笨。实在不行,还是爷爷给线打的结儿。 开始缝啦。起初我缝得还比较好,针脚不大不小也比较匀称,后来就有些不耐烦了,就把空儿留的大一点儿。这时,一不注意,手又被针扎了一下,好疼好疼,好在没出血,我吹了好几下才好一点儿。最后,我还是坚持着把小褥垫缝补完了。

我十分爱惜地看着自己一针一线缝补过的小褥垫,它好像比原来更加漂亮了,似乎感觉到了它将给我带来的舒适和温暖。

名师点评: 小作者这篇文章写得很有趣,语言也很有特色,带有东北方言的韵味,如“样子还挺好玩儿的”、“咋回事儿呢”,读起来很亲切。但有些地方的说法建议不要用,如“穿针”写成“认针”,这样有些小读者就不明白“认针”是干什么了。

文章的情节不算新颖,但小作者却写得小有波澜,还是能够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穿针、打结、缝补,小作者按照顺序依次叙述,每一个环节叙述得都很生动,对自己的动作刻画得很细致,展现出了自己这个生手的笨拙。

整体来说,本文情节连贯,主题明确,条理性强,写得还是很不错的。小作者写这篇文章同时也是在告诉读者要增强动手能力,多动手既能够让人学到东西,又能够享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文章立意是很高远的。

“先认针,可认了好几次也没认上,线头儿有点儿粗”建议改为“先穿针,可穿了好几次也没穿上,线头儿有点粗”。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