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汽车上中间有一排座位,是老幼病残专座。请问,你有多少次坐在那里呢?
那些座位总是被别人忽略,好像旁边没有写清楚似地。大家都没有注意这个座位,常常坐在那里。我看那些座位已经被大多数人忘记了。那么,你还记得这个特殊座位吗?那么你又有多少次坐在那里呢?
每个星期六,我都要去市一宫上素描课。每次去的时候,我总会看见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坐在那里,还一副自由自在的面孔。回家时,人比较多,座椅就挤满了。但是,我仔细地发现车厢里有许多下班的叔叔阿姨和放学的大哥哥大姐姐,还有一些老人家。可恶的是,坐在专座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还自由自在的,老人家在旁边也不让座。我有点想发怒了!这里可是专座啊,你们坐在那里已经是不可以了,竟然还不给老人家让座,气死我啦!
星期日,我要去广卫路学英语。上车后,我还是像往常那样观察,专座依然被人们忽略、忘记。难道就没有人想起这座位,把它告诉大家吗?我只是看见偶尔会有人让座,但是坐那个位置是不对的,难道就没有人想起来吗?
这个座位有什么不好呢?它可以让人们守次序,还可以让不方便的人士坐在最安全的地方来保护,这个座位多好呀!为什么会被人们抛弃、遗忘、忽略?现在,你想起这个专座了吗?你以后还要坐这个座位吗?别人坐在那里你心里会有怨恨吗?想一想自己曾经在那个座位上无忧无虑地做着其他事情,你现在后悔了吗?家人坐在那里你会上前阻止这种行为吗?如果你真的后悔了当初,那么以后就改正过来,不要再去坐那个座位了。让我们把那个座位让给老人家、小朋友、残疾人、孕妇、抱着婴儿的!
请大家遵守上面的规矩,这是为了文明哦!让我们手拉手,和我一起走向文明明天!
名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感情倾向鲜明,层次分明。小作者结合自己的日常经历,以及两次专门的观察,发现了一个社会现象: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忽略了“老幼病残专座”。由此,小作者的内心展开了激烈的批判,批判这个社会现象,号召大家能够改变这种情况。 文章的出发点是好的,呼唤一个“文明社会”。不过,老师觉得,如果车上人并不多,或者并不存在“老幼病残”人群,这样的位子即使被正常人坐了,也是可以接受的。不然就是资源的浪费了。不知道小作者是否认同呢? 其实,文章这一点可以作为一个探讨现代人社会道德观念的很好的切入点,只可惜,小作者一直就把主题停留在了关于专座这一点的探讨之上,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章的深度,希望小作者下次可以再深入挖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