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能图“虚荣”跟“流行”

人,一般都有虚荣心。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曾经这样说过:“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在现实生活中,街上“流行”什么,虚荣心强的同学就想马上用有什么。有这种虚荣心的人,总是想借外在的和表面的或他人的荣耀来弥补自己内在的和实质的不足,以赢得别人和社会的注意与尊重。虚荣心作祟突出表现在一个“比”字上,但不是比理想,而是比“流行”;不是比学习,而是比享受,如:比吃、比穿、比钱......只要社会上的新花样和新玩意儿一问世,这些同学们就会很快地加入到新一轮攀比队伍中。

于是这种现象出现了:有的同学刚进初一时,每月50元的零花钱就感到非常满足了,可是两三年后便猛增到数百元甚至几千元之多。尽管班主任一再强调不要追求名牌,衣服干净整洁就行,但这些同学对名牌服装的热情有增无减:50多人的班级,30多人有手机,有人不到三年竟更换过7部手机,一个月下来三四百元的电话费很平常;不少学生从吉他到高档钢琴,从数码相机到高级电脑等几乎所有的时尚物品应有尽有。

在这个商品经济的社会里,”虚荣“始终盯着“流行”,而”流行“又无时不在刺激着”虚荣“,它们无时不刻不在引诱着青少年去追求社会上的”流行“,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的需求。

雨果说过一句名言:“过去的决定未来的。”再过若干年以后,这些沉溺于物质攀比、缺乏理想、不求上进、上课发短信、课余时间泡网吧、不学无术的孩子长大后,将会成为真正可怜的“残疾人”,他们在残酷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将难以生存,而到那时在遗恨当年不该跟着“流行”走已经晚了。所以,现在年轻人要远离“虚荣”,要远离社会上的“流行”,要努力学习,增长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我们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五年级:胡左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