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电影《罗马假日》里的一句台词:“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要旅行,可能受财力、物力、身体和精力的影响比较大;可读书相对来说,要容易些。更何况古人亦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想要成长,不想闲着,读书和行路效果相当哦。所以,在孩子家庭早期的教育和引导中,我大多时候是选择经济而又实惠的读书。
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孩子们的早期阅读更是得到了早期教育专家的高度重视。从国际上看,美国五十年代开始系统的早期阅读研究,一些发达国家在80年代就把儿童智能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阅读能力方面。孩子早期阅读的重要性被公认为: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提高孩子语言能力;是孩子智慧发展的钥匙;为发展今后学习所需要的阅读预备技巧;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在我国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
那么,如何在家庭中养成孩子的早期阅读习惯呢?
一、兴趣是阅读的老师。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他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满足。从兴趣入手,激发孩子的内部动机,可以保证孩子早期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的阅读效果。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最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接受书面语言。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愈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此,为幼儿提供阅读机会和场所就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精心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色彩鲜艳、形象具体、直观、富于情趣、丰富多样的书籍,以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兴趣。应注意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孩子随时都可以拿到自己喜爱的书。让孩子自主地选择图书阅读,自由地与他们交流图书内容。久而久之,阅读活动成了幼儿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在不经意间逐渐养成了自觉阅读的习惯。
我们应力争多和孩子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不以学习为目的来共同阅读一本书。起初,以成年人为孩子逐字朗读为主,多次重复之后,随着对故事情节的语言的熟悉性增加来逐步提高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并最终过渡到孩子自己阅读,我们要对孩子的阅读情况多加鼓励,以培养和巩固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并定时、定内容地去指导孩子阅读图书,鼓励孩子在听书的过程中跟读,并养成用手指划读的习惯。此外,利用游玩、外出有意识地让幼儿看路边的汉字;有意识地在家庭生活中不断丰富幼儿的阅读内容等,以此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二、分享是阅读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所有那些有教养、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上也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可见,亲子阅读在孩子的早期生活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我这里所说的“分享”,就是指在孩子早期阅读中的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亲子阅读要有更多互动的成分,父母在讲故事的时候,要学会对孩子巧妙地提问,也要鼓励孩子向自己发问。通过阅读,不仅丰富了孩子对外界的认识,扩充了孩子的语言词汇,更重要的是在互动的过程中激发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及自己尝试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孩子的回答,父母不必强求与书中故事的一致性,孩子可能会想出一个您根本没有想过的答案,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生气,不要彻底否定他:既要尊重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及想象力,也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有意注意的能力。毕竟书里的东西并非是完全的真理,阅读也不是孩子学习常识的唯一途径。对于早期阅读而言,比起一丝不苟地回答问题来说,互相交流讲述,互相交换阅读,这样更可以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又可以使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成为他们爱读书的不竭动力。
三、思考是质量的保障.
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阅读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所以说,阅读过程中,没有思考,就没有收获.在引导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应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动脑思考,这样才能使阅读成为一种积极的活动。启发幼儿思考,可以在幼儿阅读图书以后,要求幼儿简单复述图书内容,或向幼儿提出问题,让孩子动脑思考,或与共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阅读内容,通过参与幼儿的阅读,让幼儿慢慢感受和了解图书中故事文体的特征,了解书上的文字与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建立基本的文字概念,学习基本的阅读策略。对成人来说,参与幼儿阅读的过程既是指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也是分享幼儿阅读快乐的过程。这样一来,能够加深对所看所讲内容的印象,培养他们的反思、假设等认知能力,这样才能使阅读成为一种积极的活动。如:“如果你看到一只受伤的小鸟,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让幼儿思考理解故事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者让幼儿续编故事结尾、给故事起名,都是启发幼儿思考的好方法。
总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幼儿已对读书产生了兴趣,乐于和别人分享在读书中的独特感受,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孩子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习惯。书可以引导幼儿畅游知识的海洋,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智慧,书是培养感情和道德的纽带,书为幼儿揭开了人类文化光辉的篇章,引导幼儿步入探索未来奥妙的征程。书是人类终生的朋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和孩子都将终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