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市中的世外桃源--黄酒小镇

喧市中的世外桃源

——黄酒小镇

穿梭在喧闹的街头,只见前面是一座高高的牌访,上面雕刻着“黄酒小镇”四个大大的字,走过牌访,前面是一个徐锡麟的铜像。绕过铜像往右走,好像是那个牌访把我们穿越到了70年代,中间是一条河,把两岸的居民隔离开来,只见河两边是两排两层的老房,偶尔夹杂着两三间平房与一些弄堂,这里的房子都是木砖结构,黑色的瓦,白色的墙,棕色的木门窗,这里的门有的是往里开的大门,有的是有六七块组成的排门,窗户也不一样,有的雕刻着图案,有的只是简简单单的“田”字格,不同的门窗可能也像我们现在一样经济条件不同吧?就像现在有钱的住别墅,一般的住小区。沿着石板路向前走,约四五米间隔的柱子顶着上面一层,形成了一条长长的走廊,偶尔柱子间连接着椅子,这里夏天可以纳凉,雨天可以避雨。

可能是来的不是时候,这里大都关着门,只能根据家家门上的牌编才能想象这家是什么店,那家又是卖什么的,好不容易有间敞开的,原来的个展示厅,这里展示着各种农具,有风箱、篇担、缸……我一个都不认识,只能从旁边的讲解中知道它们的名字,妈妈一一给我讲过去,原来风箱是用来除去打下来的稻谷中的杂草的,不同的篇担是用来担不同的东西的,扁担两端只系着一根木棍的是挑空酒坛子的,用钩的是挑掍好的稻草的,用绳编织的是挑箩筐的……这里还陈列着几个缸,有些上面刻有花纹,有些全涂了白色,有些缸口大底小,听妈妈说,不同的缸所装的东西也不一样,有花纹的,装的应该是比较好点的东西,涂白色的是装黄酒的酒坛,现在我们也能看到,缸口大底小的那种,大的缸装收下的稻谷,装到八分的时候,上面围个用竹片编的席子,可以装很多的谷子,小的缸用于做米缸,冬天酱咸菜,在一个破破的木篮子里,装里一些铁片,锤子,一些黑色粉末,感觉像是垃圾,妈妈说那可是宝,你别看它脏脏的,妈妈小的时候,门口常有人来叫修缸补坛,垛碗字,黑色粉末是用来碗里刻字的,以前家里有喜事,请客人碗不够的话要向领居借,所以,一般家家都会在碗里刻上自家名字的某个字,用于到时候识别,先用锤子与凿子轻轻地在碗里刻个字,然后用黑色粉末涂上,等过几天干了洗掉,这个字就永远刻在碗里了,小铁片是用来修缸的,一些缸裂开了,扔了可惜,就在缝的两边轻轻敲个小沟,然后铁片两端弯个勾,勾在小沟里,这样缸就不漏了,又能继续用了。

沿着路标,穿过弄堂,七弯八拐,来到了徐锡麟故居,原以为这里像周恩来故居那像地方大,气派,没想到他坐落在弄堂里,两扇乌黑色的门,前面是四五平方的天井,穿过天井,是个二十多平米的展览厅,这里展览着他一生的故事,展厅后面是堂屋,堂屋中间放着简简单单的一张桌子与两张椅子,旁边一间是他的卧房,这里只有一张床与一张书桌。看来徐锡麟的一生非常简朴。

在这里没有吵杂的喧闹声,如果你想作画,写作,是个寻找灵感的好地方,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