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馄饨

“一株毛竹起三间, 砌起三间独自担 。前面有个烧汤佬,后面有座七平山。”这首白话诗说的就是以前沿街流动的馄饨担。虽然现在高阳馄饨客已经日渐稀少了,但人们对高阳馄饨的喜爱依旧不减,不少高阳人在民间开了店铺,继续做着馄饨买卖。

走进一家高阳馄饨店,墙上的壁画栩栩如生,木制的桌椅充满了古朴的气息。店里的老婆婆笑盈盈地迎接着我们。看着桌上一盘盘由上好的里脊肉剁碎而成的肉末,一张张如纸薄、手掌大的馄饨皮,这些是怎样变成一个个纸灯笼似的晶莹剔透的馄饨呢?

老婆婆用那满是皱纹的手捏起一张皮放在手心,用竹挑轻轻地抹上肉末后,手呈勺状,用左手大拇指摁住皮,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拉住一个角,叠在肉末上,再掀起另外两个角叠入中心,最后大拇指把皮一折一翻,一个像吹胀的小灯笼似的馄饨就做好了。她的动作娴熟、轻快、流畅,用时不过几秒,看得我们目瞪口呆。

我拿起馄饨皮,学着她的样子,包了几个“三角饨”,丑得不得了。老婆婆手把手教我包馄饨,慢慢地,我也包了几个灯笼似的馄饨,虽说比不上老婆婆精湛的手艺,却比起初厉害了许多。

老婆婆把那包好的馄饨端进厨房。厨房里有一口大锅,里面烧着滚烫的清汤。她把馄饨倒进去十几个,火开到最大,焖上锅盖。十几秒后,掀开锅盖,将圆鼓鼓的馄饨盛入放好佐料的碗中,一碗馄饨出锅喽!

碗中那馄饨皮晶莹多泽,热气腾腾,碗里装着的仿佛不是辅料,而是一件艺术品。粉红的虾皮,翠绿的菠菜,烟雾般的紫菜,黄金似的蛋丝,让人迟迟下不了口——怕毁了这幅画卷。

先喝汤。滚烫的汤上撒点辣椒油,喝一口,身体暖和了。再吃佐料,虾皮用料酒泡过,放入汤中味也不退;菠菜好似江上的一叶扁舟,鲜嫩多汁;紫菜在齿间滑动;蛋丝味鲜,回味无穷。

最后吃馄饨。咬破皮,“哧溜”一声溜进喉咙,Q弹的口感让我陶醉。咬一口馅儿,肉非常有嚼劲,包裹着的汤汁在齿间回荡……

这一碗馄饨,不仅蕴含着馄饨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也蕴含着像老婆婆这样坚守传统的手艺人的质朴之心。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