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句寓情于景的怀古诗曾吸引了历朝历代多少文人雅士来夫子庙感怀历史、凭吊往昔。而生在秦淮河边的我,见证了十年来夫子庙风景区的发展,一阵悲凉却不由得涌上心头。越来越多的商店,越来越挤的人流,越来越密的画舫游船,把原本的历史名胜抹杀得一点点失去了本来的模样。现在的夫子庙已经不是一千两百多年前大诗人刘禹锡看见的样子,现在的秦淮河也不再像朱自清与俞平伯荡舟时使人“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略带遗憾地在人流中穿行,却不小心与一片镜面般的水域相遇。顺着水域往前望去,竟是新建成的科举博物馆。原来那些林立的小吃店铺呢?那些吵闹的花鸟市场呢?什么时候江南贡院竟恢复了古代考场的模样?一间间考房分立两侧,我站在中间,仿若千百年前的主考官,看着莘莘学子或奋笔疾书或托腮苦思。通向明远楼的路上,还塑起了许多古代名人的雕像,有风流才子唐寅、《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还有“虎门禁烟”的英雄林则徐,更有近代实业家状元张謇等等。我一一看过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像、听身旁的导游在向游客讲解这些历史名人的故事,感受着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灿烂与辉煌,感动自内心升腾起来。
顺着主路继续向前走,原本应是红黄相间的“麦当劳”的门头什么时候竟变成了红褐色的木栏雕花?仔细一看,门前黑底的四方匾额上用金色写着“奇芳阁”三个大字。向门口微笑着的迎宾阿姨问个清楚,方知此地原本就是这个老字号的原址,如今只是“物归原处”而已。于是乎,跨入此间,闻着阵阵奇香,顿感饥肠辘辘。点了碗麻油素干丝外加一块鸭油酥烧饼,干丝入味却不软烂,烧饼脆香却不腻人,下肚后,只想说一个字——绝!
从奇芳阁出来,已是华灯初上,高挂的灯笼与闪烁的霓虹分外显眼,皓月当空下的秦淮河开始显现出它那不朽的魅力。文德桥上已有了如织的游客,河畔的画舫也传来了丝竹声声,在静缢祥和里,慢慢地驶向这烟笼水月的“文化古都”中。
历史不会倒退,古老的夫子庙历经千百年的沧桑,终究不可能再变回原本的模样。然而,这些老建筑、老字号的回归却比鳞次栉比的商铺更能打动人心,更像我们心中那个安逸美丽的“老秦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