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荷塘月色》有感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确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立片言而居要,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地破题,点出“荷塘”“月色”。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这个“文眼”安在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确立了抒情基调。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不久,白色恐惧笼罩着大地。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的一名小卒,却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他虽没有像鲁迅先生那样用犀利的笔锋写就一篇篇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慷慨激昂的陈词,但也用他独特的方式反对当时黑暗统治,号召大众起来斗争;而此刻,他陷入了苦闷和彷徨,他一直像人在黑暗的世界慢慢去摸索,这时的他正如文中所说‘我也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看着如此美妙的荷塘月色,朱自清完全陶醉了‘在苍茫的月下,什么事都可以想,什么事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使朱自清抛开一切烦恼,尽情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文末又写到采莲,起初对这一段不甚理解,认为好好的为什么会突然想起采莲,后来才明白,这时的朱自清开始惦着自己江南的家乡了,况且采莲时节如梦如幻的快乐和幸福更激起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不愿让黑暗现实打破他的梦想,只有在这荷塘月色下独自回味了。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读着读着我也似乎也走进了这清华大学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赏这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从中我感悟到了作者内心的彷徨与迷惘,而我的心情也随着波动起来。朱自清在先诉说了自己的不宁心境后,描写了一个宁静的与现实不同的环境——荷塘月色,通过对传统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清冷的明月的描绘,象征性地抒发了自己的洁身自好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为排遣心中的郁闷,夜深人静时独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个人,静静地看,悄悄地行,什么都可以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他觉得自己是个完全自由的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里要做的事,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并深情地发出了内心的声音:“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走着走着,我仿佛看见了荷塘,“那田田的叶子,零星地点缀些白花……”风中的花香,肯定令人心旷神怡,夹着薄云的淡淡的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之上,简直就是月光与荷花美丽的画,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描写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而我便在作者笔下尽情的赏花观月,深深陶醉…

看着看着,突然如水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树间透着光,可是光却是如此的无精打采,这时的主角几乎是热闹的蝉和蛙,可是作者却什么也没有。此句中用热闹的“蝉声”和“蛙声”来衬托依然苦闷,哀愁的心情。《采莲赋》、《西洲曲》两篇文章节选使我的心也随着作者的心凉了下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无奈和彷徨,作者游荷塘不能解脱,转而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情景。一方面用古时采莲的欢乐有趣,反衬自己的忧愁,另一方面是对人世间美好感情的向往。我的心仿佛也随作者回到了起初的不宁静……

文章看完了,而我却未合上书,这篇文章使我意犹未尽,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荷塘月色的美丽可以令人暂时忘记忧愁,可见它的美丽,使我感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而我生活在这么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中,更应该要去努力工作,好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