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素质提示:同学们,你们能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吗?这就需要我们在上课时,在阅读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日常生活里,在大自然中,善于发现,寻求真知。这时,我们就要对自己的知识仓库进行“清点”,把解决面临的疑问所需的那些知识都抽取出来,达到解答疑问、发现真理――获取新知识的目的。
《小学生》上有这么一个故事:罗马元帅下令把一群俘虏抛进无边无际的死海里淹死,这些俘虏不但没有被淹死,相反顺浪漂到了岸边。罗马元帅大怒,令人把他们紧紧捆住,再抛进死海。俘虏仍然没有被淹死,罗马元帅以为他们受了神灵保佑,便把他们放了。这个故事把我弄糊涂了。我连忙问爸爸:“爸爸,难道这些俘虏真的有神灵保佑吗?”爸爸听了,沉思了一会儿,随后对我说:“你去做个试验就明白的。”听到要搞试验,我便来了劲。
我按照爸爸的指点,很快拿来一只鸡蛋,大半杯清水和一些碎盐,兴致勃勃地做起试验来。我把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一看鸡蛋沉下去了,在杯底安静地躺着,好像一个贪睡的娃娃。我拿一大把盐洒到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这“娃娃”便在杯子里生了病似的,不安地晃荡起来。真有意思!
我顺势又加进一把盐,这“娃娃”便摇晃着脑袋往上浮。看着这新奇的情景,我兴奋了,不可抑制的好奇心使我不由自主地又加上一把盐。鸡蛋便神奇地慢慢浮上水面。我有意将它按到水底,但刚一松手,它又钻了上来。我又惊又喜,拍着手,叫了起来:“盐‘捞’鸡蛋喽!”
爸爸走到我跟前,拍拍我的肩膀,笑着说:“东东,这下可明白了吧!”我似乎领悟到什么似的,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爸爸便比画着解释起来:“你的试验里,鸡蛋的比重没有改变,为什么会先沉后浮呢?其神秘在于清水和盐水的比重不同了。开始因为鸡蛋的比重大于清水的比重,所以鸡蛋沉下去了。后来,你不断往水里加盐,‘水’的比重逐渐增大,最后大于鸡蛋的比重,鸡蛋就被盐‘捞’上来了。”哦,原来如此!“”同样的道理,死海海水含盐量很高,它的比重比人体比重大,因此,人抛进死海里,总是漂在海面,不至于淹死。“听了爸爸的解释,我恍然大悟:原来,可怜的俘虏们不是神灵保佑,而是盐救了他们。
〔习作技法指南〕本篇作文记叙了”一次有趣的实验“,实验缘何而起?有趣在哪儿啊?原来,小作者在渎课外书时。由一则故事产生了一个疑问:死海里淹不死人,是真有神灵保佑吗?这就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问题,还有一个进行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问题,爸爸因势利导,指导”我“做一个小试验,激发了”我“求知的欲望。
本文是一篇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虽然也有人物,但它却是以写事为主,应当写得有条有理,把能表达中心的主要情节写具体,写细致,其余的情节要略写。我们看第二自然段,小作者按前后顺序记叙了试验的过程,语言生动、活泼:”鸡蛋沉下去了,在杯底安静地躺着,好像一个贪睡的娃娃。¨这‘娃娃’便在杯子里生了病似的,不安地晃荡起来“。”这‘娃娃’便摇晃着脑袋往上浮。“实验的过程,就是谬误破除、真理显现的过程。
最后一个自然段,爸爸对这个有趣的试验进行了归纳、总结,把这个疑问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我“懂得了世上根本没有什么神灵的道理,学到了因为”死海海水含盐量很高,它的比重比人体比重大“,所以是”盐救了他们“的科学知识。同学们,读了这篇作文,你也感受到了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