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素质提示:在新老师上的第一堂课上,一个腿部有残疾的学生不愿回答老师提问的“蹒跚”的意思,把课堂给“搅”
了。下学后这位学生拖着不灵便的一条腿走进办公室,老师迎上来双手握住他的手。这就是《能原谅我吗?》这篇习作的主要情节。到底谁原谅谁,小读者们渎了一定会知道,并体会到师生之间的那份理解和真诚的宝贵,逐步学会理解和原谅别人,学会共处。
上课的钟声响了,我怀着极大的兴趣,等待着新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课。片刻他来到了教室,走上讲台便来了几句开场白:“同学们,我就是刚调来的语文老师,名字叫牟官敬,今年二十八岁,希望大家和我交朋友。”听完他的讲话,我们好奇地互相交换着眼色,似乎有点出乎意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十六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先给同学们读一下课文。”
他的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朗读声,一下子使我入了迷。“呵,新老师真棒!”我心里这么想着,佩服极了。
然而,我兴奋的心情却被他的提问给打乱了,读完课文后,老师让我们试读全文,再联系上下文思考一下“蹒跚”这个词的意思。其实这个词我读完全文后便弄懂了它的意思,即是形容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但我的心却怦怦直跳,就怕老师提问我。我紧张得低下头不敢正视他。可是他却偏偏看着花名册说道:“姜永艇同学你来说说。”我无可奈何地站了起来,低头不语。:姜永艇同学你为什么不说话呢?“听得出,新老师的语气有点严肃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紧张地望着我和老师。”你到底怎么啦?“老师继续质问我。”我不理解“。
我突然开口扔了一句,把新老师弄得莫名其妙。由于僵持时间太长,下课的铃声响了,老师临出教室时不高兴地对我说:
”放学后,到办公室来一趟“。噢,新老师的第一堂课,就给我这么搅了,他能原谅我吗?
放学后,我拖着自己生来就不灵便的一条腿向办公室走去。当我蹒跚地走向他跟前时,他瞪大了眼睛,望着我。当我继续向他跟前挪动时,他立即起身迎上来,双手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能原谅我吗?我确实不了解情况,今后我再也不会伤你了。“听着他那动情的话语,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是紧紧地依偎在新老师的身上……暮色苍茫中,老师骑上自行车载着我田家,我坐在车上心里涌动着一股暖流。
〔习作技法指南〕这篇习作,真实具体,有以下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巧设悬念,构思巧妙。
本文用一个设问句”能原谅我吗?“为题,巧设悬念到底谁原谅谁?吸引读者读下去,从文中找答案,”我“拒绝回答”蹒跚“的意思,新老师的第一堂课,就给”我“这么”搅“了,”他能原谅我吗?“放学后,在办公室,当老师看到”我“蹒跚的步态,他立即起身迎上来,双手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能原谅我吗?我确实不了解情况,今后我再也不会伤你了。“”能原谅我吗?“这句话巧妙地揭示了师生的同一心理:对对方的歉疚和不安。
二、描写心理,细致具体在课堂上,听了新老师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朗读,产生了佩服之情:”卩可,新老师真棒!“读完课文,当老师提问”蹒跚“一词的意思时,”我“的心情平常紧张:”心怦怦直跳,就怕老师提问我“。下课后,当老师让我下学后到办公室一趟,”我“的心里忐忑不安:”新老师的第一堂课,就给我这么搅了,他能原谅我吗?“放学后,听了老师那动情的话语,”我“的心情也非常激动:”我坐在车上,心里涌动着一旺暖流。“细腻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