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他是石阶,承受着学生向上的攀登;他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
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教师崇高的劳动、神圣的使命。然而谁又了解教师光荣职业背后的辛酸呢?
21世纪总有一些叛逆的学生跟老师唱反调:暗地里给教师取绰号;每次考试成绩不及格;上课讲话、睡觉,导致教师在教学上受到质疑,心灵受到沉重的打击。
社会上有些家长听说学校组织家访,谣言教师贪吃馋嘴;有些家长看到许多师范毕业生不敢去山区任教的现象就认定教师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些家长发现自己儿女书读不好,就责怪教师的失职……校园外常有这样的事例发生,导致教师在精神上受到伤害。
不仅外界环境给教师施加了极大的精神压力,而且教师的物质生活也面临着威胁。党和国家刚刚提出“提高教师待遇”的策略,不料物价上涨,无形当中教师的工资反而降低不少。大城市当家教可以有高收入,小城区只能维持生活,山区任教更加清贫,有些教师只好辞职另找工作。教师再伟大也不过是凡人,也是要填饱肚子吧!可是高学历老师竟然比不上小学毕业的工厂职工,岂不成为笑柄?提高教师的待遇,难道这是对我们敬爱的老师的一种感恩吗?
教师的未来仿佛已看到尽头,如果继续下去,恐怕若干年后,没有人敢从事这份具有精神和物质双重压力的职业吧!
无论何时何刻,每位教师都应该享受崇敬和祝福,而不该去鄙视、诽谤老师。也许学生只需时时刻刻尊重老师,认真学习,就能让我们的老师少一点烦恼,多一份快乐;家长只需正确审视子女教育问题,尊重老师的劳动,就能让老师减轻精神负担,轻装上阵;政府只需真正提高教师待遇,就能让老师物质生活得到基本保障……若是这样,教师的未来才会充满温暖的阳光。
谁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如干”只能躺在古书里喃喃自语?难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是另一种赞美吗?是老师的白发告诉了我们爱是一种给予,是老师的背影告诉我们爱是一种奉献。老师默默无言,不求回报,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任凭灰染白发。师者如故,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总有一天春蚕会离开桑树,蜡烛会熄灭。为什么不让春蚕吐出更多的丝呢?为什么不让蜡烛燃烧更久更旺呢?
我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教师的未来将充满阳光!
[点评]:较之于纯粹教师的文章,本文能立足于学校和社会,从学生、家长、政府三个层面道出了当代教师的辛酸和无奈,从而呼吁关爱教师,使得文章增加了不少厚度。全文一气呵成,思路缜密,见解深刻 (指导老师:沈幼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