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漫漫思绪催黄了时间的绿叶,我忍不住回头,回忆那走过了的青春岁月,发现还有点点的烛光,在黑暗中闪烁,闪烁而又朦胧,照亮着我的前方。
当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让我们身心疲惫,“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我们再也禁受不住课堂的枯燥与沉寂。毕竟,青春是一个热闹的季节,谁也不甘泯然,谁都渴望背着理想的行囊尽情地潇洒,描绘出人生的蓝图;谁都渴望寻找一抹青春的靓影。就在此时,“新课改”的春风来了,带来了春的希望。然而让我们第一次春风满面的,还得归功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教师——陈武强老师!
是他——大胆地打破了教学常规,利用课堂时间,为我们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交流会。记得交流会刚开始时,沉默依然席卷了整个班级。同学们跃跃欲试却又忧心忡忡,渴望一展自己的青春风采,又担心同学们投来异样的目光。“同学们,机会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时不我待啊……”是他那一句句豪壮的话语惊醒了梦里云中的我们,让我们终于战胜恐惧心理,大胆地上台抒发。当林艺惠与陈雅婷组合上台用闽南语读古诗时,同学们沉默已久的激情终于被点燃:有的深情高歌,忘情地用自己优美的歌喉为我们再现作者细腻的情感世界;有的眉飞色舞,慷慨陈词,与诗人“上穷碧落下黄泉”,挥骛八极。课有悲欢离合,堂有阴晴圆缺,一时间,我们忘却了现实的存在,在文字中尽情地享受着学习的乐趣,感受着人生的况味。
是他——以朋友的角色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诠释了朋友的高度。当震耳欲聋的雷声响彻寰宇,当耀眼的闪电利刃般划破漆黑的夜空,当突如其来的暴雨包举着原本平静的校园,当“啪”的一声停电了,同学们被黑暗所包围,被恐慌所笼罩,乱成了一锅粥时,他来了,没有轮到晚自修的他来了。他带着我们一起唱歌,一起猜谜语,一起讲述他的人生经历和人生看法。一时间,我们就像朋友一样,没有任何的年龄距离,也没有任何的言语隔阂。这是一个不属于他的晚自习,和着一场惊人的暴风雨,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老师也可以是这么亲密的朋友!在此之前,我们是不敢想象的——老师和学生之间,似乎总是隔着一座世俗的山;老师似乎总意味着威严,而我们似乎只能敬而远之;老师的平易近人,只能是我们的一种渴望,更别提在这样一个不属于他的晚上。
是他——时时告诫我们:要屏弃浮华,独树一帜,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坚持自己最真的个性,去收获一个丰腴的人生。90后的我们,难免有一些躁动不安,人云亦云,容易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迷失了自己,沉溺在浮华的虚幻中。对此,作为语文老师的他,通过让我们自己取名、自己设计封面、摘录自己喜欢的内容,每人准备了一本属于自己的读书笔记,独一无二地保留了每个同学最新的创意和最真的个性。每当看见自己与众不同的读书笔记时,心里便总是暖暖的。有时不免有些感慨,于是,一个个真情实感的作文素材便有了。
感谢有你,尊敬的语文老师!课堂上有你,倍觉精彩; 生活中有你,倍觉温馨;记忆里有你,倍觉灿烂。不管时空多么转变,世界怎么改变,永远记得你和父母一样为我们起早贪黑,没有一句怨言;永远记得你和父母一样谆谆教诲,教我们为人处事;永远记得你和父母一样担心着我们的安全和未来。老师,虽然你和你的同行一样,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却拥有一个不朽的名字——“人民教师!”
朋友们,当我们闲暇的时候,不妨想想那曾经为我们指引过方向的老师们,那像陀螺一样还在为教育事业工作不休、奋斗不止的好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默默地为他们祝福,为他们祈祷,请别在记忆里模糊了那熟悉的背影,请别在人生中黯淡了那温暖的烛光!
[点评]:教师素材是那么地琐碎而平凡,想要写好委实不易。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亦没有激昂的文字,但作者却用自己最真挚最朴实的语言,通过细心捕捉教师在诗歌交流会上的大胆创新、在特殊晚自修下的贴心关怀以及创设个性读书笔记等身边的点点滴滴,努力挖掘心情的缕缕丝丝,一言一语无不充满了学生对教师深深的尊敬与感激,对自由、民主、个性的新课堂教学的真情期待与向往。其实作为一名教师,他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然而,学生却在教师不足两月的代课时间里,挖掘了如此深刻的感动,实在令人感动。在日益世俗化和商业化的今天,学生普遍靠着“一套、二抄、三凑”的通用“写作技巧”,完成一篇篇“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缺失了个性的现代版“八股文”,能像这样的真情写作、这样的深怀感恩,实属难得。这也正是本文最值得大家借鉴的地方吧。
(漳州市“马小跳杯”、“我们身边的老师”电视征文大赛高中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