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级的时候,我读了《狐假虎威》,狐狸给了我深刻的印象——狡猾。在二年级的时候,我读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让我领教了狐狸的手段——欺诈,也使我明白了那种能把稻草吹成金条的骗术。从此,狐狸的狡诈、自私,在我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狐狸就是动物世界的大骗子。
可是最近,我的好同学常常对我说:“狐狸身上有着种种正义,并非是我想象的那样。”并且推荐一本书——《再被狐狸骗一次》给我,让我仔细看看,希望我能重塑狐狸的形象,这让我半信半疑。
今天,我拿到同学推荐的那本书——《再被狐狸骗一次》。刚一看到书的标题,吸引我的不是狐狸,而是“骗”字。这个字使我从心底里发出一声冷笑,这本书的作者大概与我是英雄所见略同,这也难怪,自古以来,狐狸从没有给人们留下什么好印象。
当我翻开书,这本书的第一篇是《瞎眼狐清窝》。什么是清窝呢?文中是这样写的:“红狐有清窝的习惯。所为清窝,就是成年狐狸用暴力將满一岁半的小狐狸不管死活的驱赶出去。其原因据说是为了让自己减轻同一块领地的食物压力,也为了自己吃饱。”读到这里,不仅狐狸的狡诈和自私在我的心里更加坚定,而且使我认为狐狸原来还是一种残暴无情的动物。自古以来就有“虎毒不食子”的美谈,可它却连自己的孩子也不放过,真是可恶。
狐狸的行为,在我看来是那么可恶,但我还是被文中的瞎眼狐的故事所吸引,使我继续看了下去。
在读的过程中,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瞎眼狐的行为:这瞎眼狐两眼全瞎,平时与儿子“小黑鼻”相依为命,全赖“小黒鼻”照顾生活,才得以活命。可等小黒鼻一岁半的时候,瞎眼狐竟也不知死活地清起窝来,硬生生地將“小黒鼻”赶出家门,自己却活活地饿死在窝里。这让我在同情“小黒鼻”的时候,觉得瞎眼狐的残酷无情比起其他清窝的狐狸有过之而无不及,应该算是狐族之最;而它的死也给烙上了自作自受的味道,毫无同情可言。
当我读完全文的时候,不禁为自己的肤浅脸红心跳,对同学的怀疑烟消云散,对瞎眼狐的误解深感羞愧。原来,狐狸的清窝并非那么简单。其真实原因是一种类似人类的成年礼,对狐狸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按照动物学家的说法——如果一岁半的幼狐不经过清窝,就会造成永远的缺陷,成了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它的生存能力会大打折扣。可以这么说,狐狸清窝顺应汰劣留良的竞争规律,具有进化意义上的好处。至此,我才恍然大悟,瞎眼狐这种变态似的清窝,宁愿自己饿死也要把“小黒鼻”驱赶出家的真相,正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变成窝囊废。使人情不自禁的想到,在这残暴清窝的背后,竟是那充满温情的母爱。
读完《瞎眼狐清窝》,我迫不急待的读这本书里的其它故事。当我读到一只公狐为了不让“我”伤害它的妻儿,竟然以自己为诱饵,不惜自残,最后赔上了自己的性命这一部分内容时,那原本狡诈自私的狐狸一下子土崩瓦解,竟变得那么无私、高大,一只有情有义的狐狸跃然纸上,这哪是一只狐狸,分明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就如同学所说的那样:狐狸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坏。我的心里猛地蹦出一个怪异而大胆的念头:那被老虎逮住的狐狸是否想到了家里的亲人,才使它具有如此的勇气和智慧?那叼走乌鸦嘴里一块肉的狐狸是否把肉留给了自己的孩子?……
最后,我若有所思的合上这本书。当我再次凝视着那几个黑黑的大字——“再被狐狸骗一次”时,这一次吸引我的不再是那个“骗”字,而是“狐狸”,看着这两个字,我似乎看见那深爱着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