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

这是我妈妈的文章

关于早餐,我从小就知道一句话:不吃早餐胃要遭殃。这是我父亲告诉我的。从我记事起,在家的每天的早餐几乎都是父亲烧的。早餐的内容不外乎泡饭、粥、年糕汤,在现在的孩子们看来无疑是单调乏味的,可我父亲总能烧得非常入味,我们总是吃得津津有味。

父亲是位木雕艺人,在那时是非常吃香的行业,因为那时结婚用的喜床的前面都要做一面漂亮的饰板,这些饰板一般都要进行雕刻。方圆十里就两位雕刻师傅,我父亲手艺精,为人和善,并且总是守信守时,宁可自己没日没夜地干,也不肯延误交货日期,所以他的生意特别兴隆。为了不影响我们休息,父亲总是白天安排锯、挖、切等声音响的工作,晚上安排描、刻、精雕等声音细微的工作。小时的我非常贪睡,偶尔从睡梦中惊醒就能看到父亲的工作间透出来的灯光。可是第二天早上,父亲总会及时轻叩我们的房门:“早饭烧好哉!闷久了不好吃啦!”等我们洗漱完毕,灶间锅台已经热气升腾。

七十年代的孩子有足够的自由,更有极强的自理能力。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非常劳累、爷爷奶奶有众多的孙儿,哪有精力逐个照顾。我的同伴们从背上书包的那一天起,就比父母起得早了,大多是自己解决早餐问题的。能干一点的自己点柴火烧点泡饭,简单行事的就用开水泡点冷饭,有时贪睡起晚了就干脆免了这一餐。有些同学因此得了胃病,课堂上捂着肚子吐清水。我因此懂得了父亲的话语,也明白了他为何不忍我们落下一次早餐。

记得读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父母批评了我,我觉得很委屈。第二天没等父亲叫我就起床了,赌气不吃早餐就到了学校。上了一节课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递给我一个熟悉的搪瓷杯,说是我父亲送来的。我打开盖子一看,是温热的年糕汤……

还有一次我生病了,没胃口吃早餐,空着肚子坐在课堂上。下课后,父亲来到我的教室,手里拿着一个纸包,不等他打开就闻到了诱人香味,啊!是蛋糕,这是过年才有幸尝到的点心。后来听母亲说,我走后,父亲匆匆赶到离家三里地的供销社给我买来了这早餐。

有人对我父亲说:你的三个女儿养得真好,个个都白白胖胖的。父亲听了,笑得合不拢嘴。当然他最大的安慰不止于此,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把书读好,跳出农门。每当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父亲总是给我们每人烧两个蛋当早餐,或水煮,或糖水炖。每逢参加乡里、区里的比赛时也能享受这样的早餐。

父亲的早餐伴随我成长,在我吃上单位的早餐后不久,我的父亲病逝了。几年后,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然后添了儿子。繁忙的工作之余,家务活必然有我和爱人一起分担,不经意间形成了这样的分工:我洗衣、拖地,爱人做饭。我家的早餐基本由我爱人负责。

这时候,关于早餐的知识更进了一步:“早吃好”,也就是早餐要营养丰富才合理。儿子的早餐不能马虎。人们普遍认可的营养饮品——牛奶成了儿子早餐必不可少的一样,换着花样让他喝。

一次,我在《家庭医生》这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是亚洲人喝牛奶营养成分的吸收率极低,但是能高效吸收豆浆当中的营养成分。我仔细阅读觉得蛮有道理,于是从储藏室找出了束之高阁的豆浆机,又买来了黄豆。

从此,每天清晨,孩子他爸多了一项豆浆工程。他把闹钟调早了20分钟,每天闹钟一响,急急起床。然后,厨房间就响起了“吱吱嘎嘎”的噪音……等到锅里的豆浆沸透起锅后,他就走到儿子床边,唤醒、催促其起床。上学时,儿子手中多了一壶暖暖的豆浆。

今年初冬,我爱人工作特别忙,整整三周都加班,很少能在十一点之前睡觉,有时要工作到凌晨。但是,他依然没有间断每天的豆浆工程,依然是闹钟一响就急急起床……

一天晚上,儿子钻进被窝,望着他的小闹钟对我说:“妈妈,明天我不要喝豆浆了。”

“哦!你喝腻啦?”

“不是的。我不想让爸爸做了。他太辛苦了。”

儿子的话,使我心头一怔。我真不敢相信这话出自常在我怀里撒娇的十岁孩子之口。儿子还塞给我一张纸条,让我转交给爸爸。我展开纸条:

爸爸:我不想喝豆浆了。你每天工作到这么晚,早上又那么

早起床,太辛苦了!我从报纸上看到有一个人每天很晚睡觉,后

来累死了。我想让你多睡一会儿,你要健健康康的。

读完儿子稚嫩纯真的话语,我流泪了。泪光中浮现我那慈祥的父亲在灶台边为我们烧早餐的身影……

叶雪芬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轩辕春秋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