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给我的收获
六8吴静怡
又是一个星期五,早早做完作业上了床,拿起《读者》就看。一页页翻着,有一篇文章使我停止了翻书。它有一个平凡中带着特别的题目:《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文章讲述了一个高三生为高考考上心仪已久的复旦大学而努力的过程,结果考上了状元,上了北京大学的故事。使我刻骨铭心的是作者高三的奋斗场景。
“早上,我冲进教室。困了就扯我的同桌问问题:'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绍一下……'”“拿着书,捏着笔,忘乎所以的背历史,分朝代和专题背,背到连书都想扔出窗外。”“放学后慢跑两圈,逼着自己背古文。”“晚上做数学题做到凌晨一点,旁边放着一杯咖啡。”……这种令我想也不敢想的生活,真真切切的反映了作者的高三生活。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毅力。
一文看到底,我才算彻底明白了作者的毅力来自于什么。是的,来自于梦想。“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为了高考,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和“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这三个小标题写出了作者为了梦想,可以付出一切的心态。
有梦,就去追。为了追梦,你可以疯狂到无以自拔。梦想是歇斯底里的本源,是成功的开始。梦想,一个有魔力的词。被所有成功之人所津津乐道,又被所有失败的人嗤之以鼻。分界线就是:你,有没有去追梦?
回头看看,自己也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六年后,我即将迈入决定我命运的考场,拿到那一张决定我未来的一纸判书。在拿到我是否能进入千百万学子所梦想的北京大学通行证之前,我是否能够像作者那样用功?我想,我会的。因为那是我的梦。为了梦,我可以歇斯底里,可以付出一切,可以吃所有的苦。谁叫她是我的梦呢!
我收获了梦,梦让我收获行动,行动让我收获成功。这好象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是E=mc平方,是绝对正确的,并实用的。
一切都没有了,梦想还会在。因为,她是梦想。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吴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