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流浪”
太原市新建路二校六年三班马睿真真
无论如何,也要在这个假期做完一件想了很久的事——流浪。
不是三毛那样一走不复还的颠簸红尘,更不需要一个荷西伴我左右,就一个人,慢慢地在龙城行走。
应该是8:30左右出门吧,错了上班的人流,背上大大的旅行包,带上相机、笔记本、零食和手机,拎上水壶,坐上空荡起来的2路电车,欣赏街边曾经擦肩而过的风景。
第一站是赵树理故居。不大不小的四合院,沧桑中带了一种精致,飘逸着浓浓的“山药蛋”的味道。跨过门槛,带着七分恭敬,二分好奇和一分莫名的伤感,走进去。那些印镌了几许流年的青砖,描了千万心绪的椅子、桌子,每一个细微的地方,都有着“老西儿”那特有的气息。从这个厢房转出来,步进那间屋,细细地看着,不肯放过哪怕一个角落。走着,看着,就感觉像是在倒年华的带子,一帧一帧地,慢慢就活泼了那些泛黄皱起的定格。物是人非事不休,边想,边就转遍了这六十米见方的山西文化的见证地。走出来,又搭了公车,直奔下一站去。
第二站是影院。买了快餐、爆米花和可乐,选一个爱恨别离,情仇荡漾的史诗,或坐在空荡荡的厅里,或坐在素不相识的路人甲乙间,抱着爆米花桶,为路人丙丁的故事欢笑饮泣。出来时把发泄出的心情和食品包装袋一块丢进垃圾桶,神采飞扬地跑回阳光的怀抱中。
终点站归根还是起点站,进了门,书包一扔,鞋一甩,重重地把自己扔在床上,摊开身子,继续去读床头那本书。
流——
浪——
呀——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开心宝贝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