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花灯

做花灯

宁源小学五年三班余博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着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的节日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做花灯是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之一,每年学校都要搞花灯比赛,为了做一个漂亮的花灯,我先到市场上买了做龙凤花灯的材料,硬纸片、软质纸、穗子、还有一些图片等等。回到家里,我沿着硬纸板的虚线剪开,先把六根龙骨搭好,再用三个纸圈把龙骨固定住,然后把六块灯面纸分别镶嵌进龙骨中间,通红的纸面上写有“福、喜、财源广进、福喜临门”的烫金字,金光闪闪,喜气洋洋。再挂上穗头,花灯基本上做成了。我又从网上查了一些灯谜,写在卡通片上,挂到花灯的龙须子上。

六条龙个个闪闪发光,它们的嘴里都含着珠子,龙须上挂着绿珠红穗头,像六条将要腾飞的巨龙。六只凤凰都昂着头,开着屏,像仙女下凡一般,漂亮极了。我给它起名就叫“龙凤呈祥”灯。

正月十五日,是全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正月十五日也是吃元宵观赏花灯的民俗节日。故名“灯节”。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可以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狂欢,为整个春节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合家团聚,共吃元宵,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通过这次做灯笼,我学了许多关于春节的知识。对我有很大的帮助。祝愿:老师和同学们,新春快乐,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全面发展!

2011年寒假作业

2011.2.16.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余博文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