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又发火了,我动了动嘴角,但终于什么也没说,走出了房门。
又是秋天,凉爽的秋风迎面吹来,松树在清风中摆动着松枝,层层的绿显得如此飒爽。轻轻地,一枚针叶落进了我的手心,微微的疼唤醒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姗姗乖,再多吃点,要不会饿肚子的……”
“妈,我真的不想吃,饿了我自己会吃,别再跟我这样软磨硬泡了,行不行?真烦人……”
“快点吃,再不吃,我就……”母亲的语气开始加火了,而我依然犟着……
“啪、啪”,清脆的巴掌声落在了我的脸上,泪水冲出了眼眶,我捂着脸跑向房间。谁知一把大锁挂在门上,小小的我扶着门站在门槛上,指尖跟着踮起的脚尖升高,猛一下推动那把大锁。蓝墨色的大锁终于掉了下来,却不偏不倚地砸在了我的左脚上。
钻心的疼痛使我懵住了,紧接着便是一声嚎啕大哭。闻声赶来的母亲惊得大叫,急忙抱起了我,进屋又是找药,又是扯布,给我包扎伤口。
她一面给我包扎,一面责怪自己不该骂我,不该打我,没有照看好我,竟在十步之内让我受到伤害。此时,本已疼得发麻了的我,又禁不住轻轻地哭了,大滴大滴的泪水止不住地流淌着,妈妈也是泪眼婆娑。
血止住了,妈妈轻轻地捏了一下我的小鼻子,笑了,我也破涕为笑。窗外,绿色的松树在落叶飘飞的秋天摆动,轻轻送来一片松针,柔柔地飘在了母亲的肩头,落到了我的手心……
〔作者地址 河南南阳市内乡县马山口镇花北小学五年级 指导老师 汪伟涛〕
老师这样说
在这篇习作里,小作者选取每个人都熟悉的事例,用细腻的笔触向我们描述了母亲不一样的爱。习作最大的特点是选取对比的方式,妈妈要“我”吃饭时的严厉和我砸伤脚后的一系列心痛举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母亲对“我”的爱的多重性展示得淋漓尽致。
〔陈建平〕
本文来自《语文报·五六年级》1260期,作者李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