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哥哥!你快来看!”一声饱含着无法抑制的激动的呼喊打破了夜的宁静。卡罗琳﹒赫舍夫一手扶着天文望远镜,36岁得脸上现出少女般得纯真和因激动而出现的淡淡红晕,眼中闪着激动的泪光,看上去比夜空中的星河还要美丽。哥哥威廉闻声而至,在望远镜前仔细地看了好一会儿,兴奋地跳了起来:“这是一颗新的彗星呀,卡罗琳!”兄妹二人紧紧相拥,留下了欣喜的泪水。
那是1786年8月的一个夜晚,而天文学也因卡罗琳﹒赫舍夫而翻开了新的一页。
卡罗琳﹒赫舍夫1750年出生于德国的汉诺威。音乐节父亲独到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她对于天文事业的执着。在哥哥威廉进入皇家科学院工作后,科学的大门正式向她敞开了。
年轻的卡罗琳醉心于天空中那些璀璨而美丽的幸运无法自拔,毅然放弃了家人为其安排好的安逸生活,做了哥哥的助手。
关于天文学的研究,卡罗琳并不是第一人,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一人。她在11年间陆续发现8颗彗星和星云,并绘制出了直至今日仍为天文学爱好者所熟知的《弗拉姆斯蒂德星表》,订正并提交了官方星表中500余个星云及星团的方位、名称等相关内容。直至她1848年去世前,卡罗琳共完成了2500个星云及许多星团的记录工作!
这个可敬的女子98年的生命里,充满了银河灿烂皎洁的光辉。她的名字始终没能为世人所熟知,可群星却被她以生命所勾勒。卡罗琳﹒赫舍夫在哥哥去世后便回到家乡,专心致力于天文研求。不求名誉,不求金钱,她的执着和忘我没能给她以名利,却大幅推动了天文学发展。
岁月的冲刷会磨平万物的棱角,却不能掩盖她的人生温润如玉的光华。这光芒是星群所给予她的吗?不,这既不是上帝的奖励,也不是银河的恩宠,却是卡罗琳﹒赫舍夫那颗炙热坚定的心所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辉。
星河中也许有一颗温和内敛的星星,那它必是卡罗琳永恒的心。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开心宝贝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