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作者:范开源
学校:山东省泰安市仓库路学校
班级:四年级二班
指导教师:赵晓红
邮编:271000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就背得滚瓜烂熟了。但当时我还小,并不理解其中的深意。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对范仲淹了解的加深,我越发感悟到了范仲淹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一心为国的忠贞情怀。
范仲淹少时生活贫困,每天仅有一碗稀饭和一点咸菜。然而他划粥苦读,终于考上了进士。他立志报国,以天下为己任,曾多次犯颜进谏,结果激怒了当时的老宰相吕夷简,被遭贬谪。不久,他接到了好友滕子京的来信,请他为重新修好的岳阳楼作记。范仲淹知道滕子京性情高傲,被贬后一直郁郁寡欢,为了劝慰好友,他便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告诫滕子京不要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悲伤,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当他看到刘太后独揽大权,把宋仁宗当成傀儡,便批评这种不合理现象,奏请太后还政,有人劝他别这样锋芒毕露,他说:“我的官职很小,俸禄不算多,但每年也有三百贯铜钱,相当于两千亩地一年的收成。如果我坐食禄米,不去为国为民立功,那和专门糟蹋粮食的螟虫又有什么两样?我'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只有政治上清明,才能祸患不生,天下无忧啊!”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为民请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不正是他崇高思想境界和忠贞爱国的写照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不正是他一生行为的准则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当今社会,体现的正是一种不计较个人得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优良品质。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同学都因计较个人得失,因为一点小事儿就争吵得面红耳赤;因计较个人利益,自己的目的达不到就不高兴,甚至闹情绪,这样做都是很不应该的。我们应该向范仲淹学习,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多为他人着想,多做对集体、对别人有益的事情,不计较个人得失,学会谦让,团结友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源泉万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