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星期四晴
暑假里,哥哥带同学来高邮做暑期社会实践。正好队部老师也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实践活动。于是我自告奋勇做导游,决定带他们“寻访高邮历史,感受古城巨变”。
高邮虽称市,但其实是个镇。市区不大,不管你去哪儿,自行车就可以搞定。于是我们骑着自行车先来到高邮市政府大楼,气派精细。哥哥们说美则美矣,可是缺点古城独特的味道。
哥哥们说想看看高邮的“低房菜地”。我们就先来到汪老的故居人民路竺家巷9号。平房房门上贴着汪曾祺喜欢的名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非常古朴!
离开“汪曾祺故居”,我们又来到北门大街。一座座平房建筑透着古老的气息,映着深邃的意境;一个个院落中满处的绿色,这炎热的夏天应该蛮凉快的吧!这里还有最出名的一人巷,这一人巷的起头非常狭窄,小得只能一个人通行。这巷上有小阁楼相通,结构类似皖南的一些村落布局。非常别致!
我们继续西骑,一会儿就到了大运河。这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流经高邮的一段。京杭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它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它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全世界。
离京杭大运河不远就是高邮湖。高邮湖古名樊良湖,又名新开湖,由古泻湖经长期淤积和人类活动影响而成。它地处苏皖交界,北与洪泽湖水系相接,南与长江水系连通,东临高邮,西接安徽天长。高邮湖属于内陆淡水湖,全湖总面积约775平方公里,容积8.9亿立方米,因其水位高于大运河而被称为“悬湖”。高邮湖水域宽阔、水质良好,为各种鱼类、鸟类和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高邮湖是鱼族的世界,鸟类的天堂,水生植物的博物馆。在湖边,我们还看到一块“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牌子和一片小湿地。非常秀美!
大运河对面有塔的地方是高邮的镇国寺。镇国寺四面环水,形如画舫,是大运河中唯一河心岛庙宇。岛上的镇国寺塔建于唐代,有“南方大雁塔”之称。原来从陆地上需要摆渡过河才能到达岛上。现在河道治理后,修筑了一道通往岸上的马路。今天的镇国寺已经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点,是高邮宗教旅游地。非常神奇!
离开镇国寺,我们又来到南门大街,这里满眼是凝重的颜色:黑色的瓦,灰色的墙,青砖铺的街道。这里有卖古玩的、有移动营业厅、有拍大头贴的……这里摆摊的摆摊,下棋的下棋,路过的路过……历史与现实就这样融合着,交织着……
这里还有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驿站——盂城驿。哥哥们说这边就是高邮的起源。盂城驿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但绝大部分建筑为清代重建,看盂城驿的门前就知道了,典型的清朝风格。听说驿站原来的规模宏大,除驿站本身的牌楼、照壁、鼓楼、厅房、库房、廊房、马房等外,临里运河堤有迎饯宾客的皇华厅,驿内有秦邮公馆,驿北有驿丞宅等房屋。
从盂城驿出来已是傍晚时分,清风阵阵,许多老人摇着扇在门口纳凉,不知道他们对比今昔回有什么样的感慨。走在这边感觉不到一点的嘈杂,非常的悠闲,几乎分不清这边的年代……
我们沿着路头的秦邮亭往上走,又来到运河大堤,远眺北面的镇国寺塔。蓦然回首,看到了几户小桥流水人家,还看到河边人家养的鸭子……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高邮的“低房菜地”,“低房菜地”中的老街深巷,老街深巷的瓦檐、马头墙……像这样的还有很多很多,城北、城南、中市口、以及文游路边上还有一大片一大片……大多都有些破旧,保留着原汁原味,没有开发……但哥哥们说这就是高邮的资本,高邮的财富,高邮的历史……它们见证了高邮的沧桑,见证了高邮的兴衰,见证了高邮的变迁……哥哥们说苏州人以自己住在平江路而自豪,扬州人以自己住在东关街而骄傲,北京人以自己拥有四合院而炫耀……为什么高邮人不呢?
是啊,为什么不呢?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卓轩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