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着垃圾袋站在路边困惑地左右张望。家属院左侧的垃圾桶又堵满了,真气人!向左走,我很快便能摆脱手里那袋讨厌的垃圾,但这样肯定会使清洁工人付出更多的劳动;向右呢,我还得再走一段路,才能到另一个垃圾桶边,也许还会被人笑话多此一举呢!显然向左走最合适,我不再多想,向左边的垃圾桶走去。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内容具体,真实生动,写出了小作者内心的矛盾。
在一片狼藉前,我停下了脚步,心里不禁后悔起来:果然如料想的一样,这个垃圾桶再也装不下东西了,地上已撒了一地垃圾。我又怎能把满袋的垃圾扔在这里呢?想着想着,我下意识地甩了甩被重物勒得发疼的手,心里不禁冒出一个念头:别人都这么扔了,为什么我不能?多倒一点是脏,少倒一点不也是脏吗?我迟疑了,路边有行人走过,我仿佛看到他们嘲笑的目光:“怎么不扔这儿?真能评上‘环保小卫士’了!”这段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实,为后文小作者下决心扔下垃圾埋下了伏笔。
终于,我迅速地把垃圾袋往地上一扔,如释重负一般转身要走,突然一阵说话声传入耳膜:“哎呀,宝贝儿,扔这就行了,干吗跑那么远?”“不嘛,你看这里都堆满了,我扔那边的垃圾桶里去!”回头一看,是母女俩正为零食袋扔哪而争执呢。那个小女孩五六岁的年纪,胖胖的小脸粉嘟嘟的,两个朝天小辫一翘一翘的,真可爱!小作者抓住了小女孩的特点——“胖胖的小脸”“两个朝天小辫一翘一翘的”,让我们感觉到小女孩的清纯与美丽。年轻的妈妈不耐烦了,一把拿过女儿手中的零食袋往地上一扔,拉起女儿就走。“不行。”小女孩甩开妈妈的手,“老师说过,不能乱丢垃圾的。”她边说边捡起零食袋,头也不回地走向远处的垃圾桶旁,踮着脚,把它扔了进去,然后一脸的灿烂,蹦蹦跳跳地往回走,头上的两个小辫宛如扇动着翅膀的小蝴蝶,那样惹人爱怜……女孩和妈妈言行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小女孩的可爱。
多美的一道风景!我被眼前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我连忙收起已扔出去的垃圾袋,快步向右边的垃圾桶走去……结尾发人深思,意蕴悠长。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直一小六年级4班 苏 鑫
获奖理由:
主题鲜明 视角独特
亮点借鉴: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这不单单是一个把垃圾扔在哪里的简单问题,它体现了一个人在公德与惰性之间的选择问题。小作者通过细致的心理活动描写把这个选择的过程生动地呈现给了我们。而最后小作者的选择也正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作出的选择。
本文已收入《语文报杯全国作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精选》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点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