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仙村的梦

“到了!到了!马上就要到罗仙村了!”我激动地说着。是的,我们来到了安顺市的罗仙村。

如果进村,必须从一个隧道里过去。进了隧道才发觉不对劲儿了,这个隧道不像其他隧道那样光滑平整,全是凹凸不平的路面,汽车一过,便卷起阵阵黄土。时间不长,我们的车开出了隧道,进入了罗仙村。

哇!好一幅田园风光的画卷啊!人们在那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田里辛勤劳作;微波粼粼的小溪伴着幽静的竹林,更加显现出了这个村庄的和谐与宁静。可谁又知道,这是多少年前罗仙人做梦都不敢想的情景啊!一位和我一起前来的叔叔告诉我们,进村时的那条凹凸不平的隧道可有来头:罗仙村四面环山,原来村民们想出去都十分困难,就连强壮的马儿都无法上山,必须挑着扁担翻山越岭才出得去。饱受交通不便之苦的村民们一直有一个梦,就是有一条通往山外的路,一条摆脱贫穷的致富路。于是村民们自发地开山掘洞。在资金特别困难时,罗仙人靠一锤一錾地打隧道,没有足够的炸药,就买硝酸铵自制;没有进洞的照明工具,就用小瓶子做煤油灯……这一段是对罗仙人开山凿路的概括描写,突出了这条路和隧道的来之不易,更反映出罗仙人为了理想不怕困难的品质。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了十二年的艰难掘进,终于把长七十八米的隧道打通了!叔叔还告诉我们,在二零零五年十二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长春考察罗仙村,对罗仙村“一辈接着一辈干,一届接着一届干”的开山凿石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听了叔叔说的话,看看今天的罗仙村。我的心一惊一颤,我不敢想象昔日的罗仙村:人们穿着缝满补丁的衣服在田野里奔波;看着一座座高山峻岭,显得一筹莫展;人们只能住在又冷又潮的茅草屋里,脸上很少有笑容……而现在的罗仙人生活在处处都可以听到欢声笑语的村子里,一栋栋砖瓦房代替了破旧的茅草屋。今昔景物的对比更有说服力。现在罗仙村还开发了旅游项目,经济也更发达了!人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打通了一条致富路,打通了一条通往梦想的坦途。

听了罗仙村隧道的故事,又看到了罗仙村的变化后,我知道了愚公移山不仅仅是一个传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罗仙村的成功,使我明白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梦想,梦想终会变成现实。传说与现实交相辉映,最后一句是全文的文眼——坚持梦想。

贵州省贵阳市省府路小学五年级2班 李怡欧

获奖理由:

个性张扬 视角独特

亮点借鉴:

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的梦想是什么?从一代罗仙人身上也许能找到答案:勤劳、智慧的罗仙人,有愚公移山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的带领下,用自己的双手打通了通向梦想的坦途。全文切入点好,立意深刻。

本文已收入《语文报杯全国作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精选》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点击购买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