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便开始剪报了,其实,那时剪贴的不过是宁波晚
报每周一次的小记者周刊上的文章,每每翻阅那本有点泛黄的剪贴本,都会勾
起很多美好的回忆。一年级时王宁和沈凯力的诗作发表了,还有其他很多小朋
友的文章,我真是羡慕他们啊,直到二年级时,我的第一篇文章“我闹笑话了”
也变成了铅字,我的剪贴本上才有了我自己的“大作”,课余剪报的兴志也越
来越浓了。
记得四年级暑假的一天,我到妈妈单位去玩,随手拿起门卫桌上的一份“
东南商报”翻阅着,在一个“教师茶座”专栏中,看到一篇署名“郑佩珍”的
文章——山不过来,水过去。随即想到,会不会是我们英语郑老师啊,细细一
读,真的是,文章写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儿,没想到,课上得生
动活泼的郑老师,文笔竟这么细腻,我如获至宝,迅速将这篇文章剪下来,归
我所有。上学期,在“我看北仑教育”征文活动中,我就地取材,用到了郑老
师这篇文章中的故事,成功地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这给了我极大的鼓
舞,我知道,我做了一回生活的有心人,让我收获不少。
现在,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翻阅刚到的晚报,看到我喜欢的文章,立
马动手,等晚上家人看报的时候,看到的尽是窟窿的报纸,他们抱怨了好几次,
特别是爷爷,他爱看的财经版块,常常被我剪得千疮百孔,不得不跟我“约法
三章”,要等他看完后才可以动手。
慢慢地,我的阅读面广了,每次一打开报纸,我首先关注的便是“三江月?/FONT>
读书,深度阅读,副刊妨?兀?檬橥萍龅劝婷妫?抢锩婕蛑笔且蛔?难У谋?/FONT>
藏,这些优秀的作者,他们个个文采飞扬,有时我索性把整个版面都剪下来,贴
在我的本子上,我的剪贴本越来越厚了,剪贴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游记,
人在旅途”,让我领略到了异地的风土人情以及美妙的自然风光;“随笔犯?/FONT>
悟”让我备感生活的温暖;他们叙述的故事,让我懂得了真善美,也让我学会
了生活。
现在我已有厚厚四大本剪贴本了,它们是我最最宝贵的财富,它们是我在
课余制作的“买不到的书”,它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更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方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