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600字——狄仁杰

狄仁杰,我特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从他主演的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和《神断狄仁杰》中可知,他是一位心胸宽阔,秉公办案,从不让罪人逍遥法外的一个历史人物。

他的事件流传至今,有多少人赞扬他,欣赏他。

约630年,狄仁杰出生在今太原南郊区。他家在当时是达官望族,祖父曾任唐太宗时的尚书左丞,父亲为夔州长史。狄仁杰小的时候,常听父亲讲一些奇闻轶事。听到好官为百姓伸了冤,便高兴地手舞足蹈,听到更多的是,官员们贪赃枉法,把好人屈打成招,而让真正的罪人逍遥法外,他气得咬牙切齿。父亲常说:“世上有很多的冤案、错案,需要真正有正义的人来审断!”他听到父亲这么一说,紧攥拳头,信誓旦旦地说:“要想成为一名好官,做到秉公办案,必须要明事理,要明事理,就要多读书!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好官,为百姓真正地伸冤。”于此,他铭记父亲的教诲,从此以后,开始努力读书,用知识开化自己的大脑,用事理擦亮自己的眼睛。正因为狄仁杰从小有着这样的志向,便筑就了他的成就。

狄仁杰在当豫州刺史时,办案公平,执法严明,受到当地人民的称赞。于是,武则天把他调回京城,任命为宰相。他初任这一职务便有人向他告密,告密者便是武则天。武则天对狄仁杰说:“你知道你在江南时,有人经常向我说你的事情。你想知道吗?”狄仁杰立刻反驳到:“陛下,千万别告诉我。”“你不相信我?”武则天惊讶地问他。狄仁杰一本正经的说:“不是,而是我不相信自己的雅量。”接着又说:“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武则天听后,觉得他气量大,胸襟宽,有政治家风度,更加赏识他,敬重他,尊称他为“国老”,还赠给他紫袍和腰带,并亲自在上面绣了十二个金字,以表彰他的功绩。

“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面前不说人?”对于他的议论,如果太在意,那势必劳神伤身,与事无益。狄仁杰以他的宽宏大量,在别的朝员中建立了伟大的形象。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别人的非议,很重要的一条是,把别人议论看成是生活中的常事。只要自己行得正,就不必管他人的议论。

狄仁杰在维护国家的法律上,狄仁杰铁面无私,从不屈服于任何的权势,甚至敢犯龙颜。有一次,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为不知情,砍断了先帝李世民陵墓上的一棵柏树。唐高宗听到此事后,大发雷霆,下令要斩权善才。狄仁杰了解到,权善才并不知情,按照大唐律法,他罪不及死。于是,狄仁杰便拿出大唐律法,请唐高宗收回圣明。唐高宗怒火冲天地说:“权善才砍断先皇陵上的树,这是在羞辱先祖,而且还使我蒙上了不孝之名,必须要杀之!”狄仁杰略一沉思,说:“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桀、纣时期,我二话不说,因为他们生性残忍,根本就不会念及官员的性命。而现如今,大唐,以仁政取信于天下黎民,如果仅仅只为一株柏树,便要杀掉一员大将,那岂不让文武百官认为,自己连一株柏树都不如,以后谁还会为朝廷效力?”唐高宗思想再三,赦免了权善才。

公元697年,狄仁杰辅佐武则天治理天下,成了她的左右手。狄仁杰当时已年近七旬,两眼昏花,行动拙笨,但他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依然拖着年迈之体,为朝廷献计献策。

狄仁杰以他自己的所作所为,赢得了后人的赞扬,他的事件,让我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公正才是民心想要的。

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以认真,严谨,秉公办事,给大家一个满意的回报,也给自己留下了芳名。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