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载体

如果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老师就是我们走向阶梯的引路者,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其实老师不单单是引路者,更是我们在成长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人,他教育我们正确的道德,他教育我们的行为举止,要是没有老师正确的教育,那么中国的少年会怎么样呢?其实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已经说明了中国少年的重要性,“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如何则中国如何。在古代科举制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是世家垄断知识,造成底层百姓的难以开启民智,有财有地位的人都会明白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往往都会请“先生”来教育他们的孩子,世家如此,皇室更重视教育,未来皇帝的道德,学识,胆识等。将会决定未来朝代的走向,盛或衰。所以各朝帝王都会找名声大震,学识渊博的夫子来教育皇子们,“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出自北宋汪洙的《神童诗》,“书中自有黄金屋”,“屋前自有黄金锁”,夫子便是我们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夫子受人之道,教其读三书六经,教其为人之本,领其入门,为其解惑,望其壮我华夏。夫子当时地位崇尚,皇子都对其老师恭敬有加,他们不单单是老师,他们更是人才,历来朝代对于人才都是求贤若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们是世人称赞,恭敬有加,教人子弟的老师,更是难得的人才。今朝夕比, 昔日的美好只不过是我们对以前的无味追随。如今的教育门槛比以前低,全民都可以读书 ,可能是应了那一句老话,"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会太珍惜"教育变得容易得到,它开始慢慢的变得廉价,连从事教育的人也变得廉价,学生们目无师长,家长们的盲目宠爱,使得教育变得艰难,“子不教,父之过”如此下去中国的少年只会是只有知识没有道德的人。汪兆铭,他曾在法国留过学,当过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可以说他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就算在现代也是各大企业挣着要的人,但在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沦为世人辱骂的汉奸,"青史留名"。教育从来都不止是老师的事,这需要家长的配合,别让教育变了味,它不止是教人读书识字,更是教育老师长挂嘴边的做人,别让教育变了味,若是家长一味如此,那么教出来的只会是,只有知识,但没有品德的"畜生"。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身处教育当中的我们,没有感谢过多次把我们从不归路拉回来的老师,还把他视为低等动物,当我们醒目过来的时候,似乎有点迟了,教育是至高无上的,从事教育的人更是伟大的,我们要对教育我们的人给于感谢,就像古时候的学生一样…………“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壮我中华者,少年也”。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