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作人散文有感

——说周之散文,谈谈我知有人说:这个世界上分为两种人,一种为好人,一种为坏人。可这两者的标准是什么呢?什么样的人就应是好人,什么样的人就应是坏人呢?我想问周作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有人说是坏人,因为他是汉奸,是日本人的走狗。搁文革时便是牛鬼蛇神,应被批斗,要被铲除。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也是周作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但也有人说他是好人,其思想与文学著作促进近代文学的发展,其文学成就不亚于他的哥哥鲁迅先生。可读完周之散文,或许并不执着于这个问题了。我想说:我不论他之为人,我愿读他之文章。说周之散文,我知散文之“平和”。在以前,我所知的散文便应是像朱自清先生《背影》那般的深情动人;或是像徐志摩先生那般情感浓烈、词语炽热;亦或是像冰心先生那般清雅纯真。可当读完周作人先生的散文后,忽然觉得散文也可以这样“简单却让人回味”。读周之散文,仿佛是一位老友向你诉说着家常事,或是一位长者向你诉说着生活的雅致之趣,又像是一位饱受沧桑之人向你诉说着那“苦涩”的故事。话语之简单,情感之平和,读完无心情的起伏,可那文中的字与景,却久久印在脑海中让人回味。说周之散文,我知生活之“养性”。人们常说那散文之美源于那散落的文字中勾勒出的那人那景,“形散神不散”亦是散文最凝炼的概括。可我想或许散文之美,更源于你将生活中的每一步、每一天都过成了散文。正如周作人散文中的“养性”,每晚十刻准时入眠,找适合的景,适合的伴食,品一壶适合的茶。与其说是生活处处都讲究,不如说是生活中的“养性”。与当下00后保温杯泡枸杞,大爷大妈们讲究养生的食物的“养性”不同。在周作人的散文中,你会读出一种源于一人一生的讲究,一份从身与心的养性。说周之散文,我知世俗之“偏颇”。若我没读周作人的散文,或许世俗永远只会告诉我,他是一位大汉奸,是历史的罪人。或许再客观一些,便是他虽有才,却背国卖国,下场可知,而一份敬重或许永远不会出现在你的心里。可只有当你真正阅读之后,你才知道如何在偏颇的世俗中找到你心中所感。我不清楚他作为一位汉奸,在那个时代,为日本人做了多少事,害死了多少中国人,损害了国家多少利益。与那些文革中迫害无数学者、文物的人,和当下那动不动就贪污几十个亿建造豆腐渣工程的人而言,他的罪过到底有多大?大到这个社会,可能会放弃这些优美的文章,这何尝不是对知识的冷漠。因知世俗之偏颇,方知亲身阅读之可贵。说周作人,他的人品放之于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都是否定的,不推崇的。但其散文放之于此时代的你我,是值得阅读的。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