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以前一直不太清楚马克思为什么会影响那么大,也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纸上谈兵又有什么用呢,看完《马克思是对的》后才发现并非如此,在以前我们只把它当成一门科目,学习它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可是看完以后发现其实它传递的是一种思想。今天看的时候十分地吃惊,原以为马克思只是在哲学和经济学方面比较厉害,没想到的是他居然是个全能学霸,还对科学,数学等都有研究,精通六门语言,在他52岁的时候仅仅用了一年来学习俄语,之后就能自如的阅读俄文资料,想到自己十几年也没把英文学好顿时觉得十分惭愧。伟人之所以为伟人,也不是毫无原因的,马克思十七岁的毕业作文也同样让我感触颇多,我甚至清楚地记得这段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无声息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十七岁的马克思就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并且清晰地表现出了自己的理想——为人类的发现进步而奋斗终身,并且始终如一。回想自己十七岁的时候理想只是不挂科就行,或许以前有过许许多多伟大的理想,可是最终都放弃了,这就是老师所说的“唱高调”喊破嗓子却没有甩出膀子,只知道仰望星空却不知脚踏实地。在这里面也有介绍到《资本论》,在一开学老师就让我们去阅读的书籍。在不了解这本书之前,对这本书并没有太大的感觉,或者说并没有发现它的魅力所在。后来,我了解到这本书居然用了马克思二十多年来完成,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马克思为它耗尽了心血,以至于即使过了一百多年,其中的内容还值得我们去学习,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先见之明。在2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多国领导开始阅读《资本论》,发现这本书深刻地解释了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生产相对过剩。此后,全球掀起了一片“马克思热”,《资本论》开始被翻译成很多种语言,成为许多不同国家的畅销书籍。现如今,这本书也成了很多高校学生的必读书籍。还有《共产党宣言》,也成了我国的前进纲领。在了解马克思之后,才更知道他的伟大,特别喜欢他说的一句话:我们不想教条的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其实真的不喜欢墨守成规,渴望创造力。有许多不好的社会风气,然而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改变不了别人可以改变自己,哲学之所以高深,是因为它真的可以让人想明白很多的事情,记得以前看过的一个公开课《公平,该如何是好》,里面的教授也有举到许多个例子来说明,也使我醍醐灌顶,感受颇多。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门科目亦或是考试,它,是一种思想。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