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薤(dǎo xiè)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倒薤词语解释

倒薤一种篆书书体名。

▶《南史•周颙传》:“文惠太子使颙书玄圃茅斋壁。国子祭酒何胤以倒薤书求就颙换之。”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文字》:“南齐·萧子良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鹄头、蚊脚、悬针、垂露、龙爪、仙人、芝英、倒薤、蛇书、虫书、偃波、飞白之属,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虽义涉浮浅,亦书家之前流也。”

▶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有倒薤者,世传务光辞汤之禅,居清泠之陂,植薤而食,清风时至,见叶交偃,像为此书以写道经。”

▶清·赵翼《题百体寿字》诗:“错刀悬针器什样,转蓬倒薤草木姿。”

倒薤造句

  • ”金,谓金错书;薤,谓倒薤书。
  • 国子祭酒何胤以倒薤书求就?换之。
  • 平湖西去轩亭在,题壁银钩连倒薤
  • 当时务光所制字,想见倒薤兼垂禾。
  • 又以倒薤篆书鹪鹩赋。
  • 1.倒薤书的美称。
  • 洞门上及左右石乳飞悬,倒薤流珠,千百异状。
  • 竖笔多作“倒薤”(悬针)状,在汉隶中独树一帜。
  • 太乙窥人,阁下燃藜之火;云林寄信,架藏倒薤之书。
  • 顾谨中为赋诗云:“鲁国名公篆法奇,悬针倒薤总相宜。
  • ”清赵翼《题百体寿字》诗:“错刀悬针器什样,转蓬倒薤草木姿。
  • ②指唐朝唐玄度仿作古书十体:古文、大篆、八分、小篆、飞白、倒薤(xiè)篆、散隶、悬针书、鸟书、垂露书。
  • ”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有倒薤者,世传务光辞汤之禅,居清泠之陂,植薤而食,清风时至,见叶交偃,像为此书以写道经。
  •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文字》:“南齐萧子良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鹄头、蚊脚、悬针、垂露、龙爪、仙人、芝英、倒薤、蛇书、虫书、偃波、飞白之属,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虽义涉浮浅,亦书家之前流也。
  • 三十二体篆文名为:玉筋篆、奇字篆、大篆、小篆、上方大篆、坟书篆、倒薤篆、?书篆、龙爪篆、碧落篆、垂云篆、垂露篆、转宿篆、芝英篆、柳叶篆、鸟迹篆、雕虫篆、麟书篆、鸾凤篆、龙书篆、剪刀篆、龟书篆、鹄头篆、鸟书篆、科斗篆、缨络篆、悬针篆、飞白篆、殳篆、金错篆、刻符篆、钟鼎篆。
  • ,威形发于龙虎,云气时飘五色,仙人还作两童,龟若浮溪,蛇若赴穴,流星疑烛,垂露似珠,芝英时车,飞白掩素,参差倒薤,既思种柳之谣,长短悬针,复想定情之制,蚊脚俯低,鹄头仰立,填飘板上,谬起印中,波回堕镜之鸾,楷顾雕陵之鹊,并以篆籀重复,见重昔时,或巧能售酒,或妙令鬼哭,信无味之奇珍,非趋时之急务,且具录前训,今不复兼论。
  • ”1748年(乾隆十三年),清乾隆帝命傅恒等人,仿照汉文篆字,重新创制了满文篆字,共计32体,并确定了各体篆字的满汉合璧名称,即玉筋篆、芝英篆、上方大篆、小篆、钟鼎篆、垂露篆、柳叶篆、殳篆、悬针篆、龙篆、穗书、鸟迹篆、垂云篆、鸾凤篆、科斗书、龟书、倒薤篆、鸟书、坟书、大篆、麟书、转宿篆、雕虫篆、刻符篆、金错篆、鹄头篆、飞白书、龙爪篆、奇字、缨络篆、剪刀篆、碧落篆。

倒开头的词语: 倒押韵 倒屧 倒收 倒贩 倒盆 倒顿 倒坏 倒见 倒橐 倒蛋 倒君 倒吊 倒披 倒箸 倒断 倒盭 倒寘 倒持戈矛 倒儠匠 倒靥

薤结尾的词语: 蒿薤 倒薤 白薤 拔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