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句(zhī jù)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只句词语解释

只句(只句,只句)

一句话;个别文句。

▶隋·江总《皇太子学讲碑》:“只句片言,谐五声之节奏。”

▶唐·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序》:“后之学者褊浅,片词只句,不能自办,已侧目相诋訾矣。”

▶明《<骈雅>自序》:“畸文只句,犹得讯之颉籀家书。”

只句造句

  • 为惜“倚楼”只句摘赏,掩其平生。
  • 其余单辞只句,足以校补误字缺文者,不可条举。
  • 隋江总《皇太子学讲碑》:“只句片言,谐五声之节奏。
  • ”明《<骈雅>自序》:“畸文只句,犹得讯之颉籀家书。
  • 他曾说:“昔人以浮声切响,单字只句计巧拙,盖风骚之至精也。
  • 仿王先谦《水经注校注》例,将前人论辽史者,虽只句片语亦抄入,后加按语。
  • 实字虚字,既已井井,则难者属对,往往仅有单词只句,无偶可觅,势必有败吟兴。
  • 《题〈柳柳州集〉序》:“噫,后之学者褊浅,片词只句,未能自辨,已侧目相诋訾矣。
  • ”田北湖《论文章源流》:“未有单词只句,可以为句者;亦未有一语孤立,可以为章者。
  • ”唐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序》:“后之学者褊浅,片词只句,不能自办,已侧目相诋訾矣。
  • 其余群经传注、秘纬、诸史、诸子,以及唐宋人类书,巨篇只句毕登,无所去取,皆明言出处篇卷。
  • 这些“杂话”经群众不断加工修改,由短到长,精炼提高,从只句片语到用这一形式叙述故事练嘴皮子,便形成了现在的“跌杂则”。
  • )的藩士,在着作《名将言行录》中的序言就说到「读近代之史书,名将之言行,多明记而不分细大,斯片言只句,于世人裨益多大也。
  • 在他的潜水衣的玻璃气泡中飞着蝴蝶,他给我们寄来了我们只句通过想象才能看到的世界的明信片——他惟一剩下的只是这本将中的精神。
  • 梦中作诗,历代记载很多,一般都是片词只句,成篇的很少,而杨维桢这首诗依托梦景,突然而起,戛然而止,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构画了一个奇异的梦幻世界,使铁崖体诗风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了发挥。
  • 厉鹗久客扬州马曰?玲珑山馆,得以博览群书,所见宋人集子极多,又求之于诗话、画录、山经、地志、说部,片词只句悉加收录,遂积三十年功力,著《宋诗纪事》一百卷,极为详备,为一般词章名家所不能比。
  • 他们都采取了一些顿门中的一些片词只句,狂言乱语,说什么凡属分别皆应断绝,分别是散乱,分别是取相,要修无念;或说分别是法身庄严,分别愈多,修证愈大,或说无修无治,任运天真,凡有作为,皆属功。
  • 如前引《踏莎行?题关将军像》中“无功如来,直心净土”句,当是作者常伴青灯古佛,日日诵读黄卷的清修生活濡染的结果,结果在他的许多诗词中,时时冒出语涉佛门的词句,如“此去相思无远近,曹溪无不隔人间”(《人日龚芝麓邓孝威垂访海幢奇》),又如“只句弥陀,一心不乱,便纵有念还无念。

只开头的词语: 只句 只鸡樽酒 只古里 只日 只翼 只在 只如 只孙 只教 只竟 只鸡 只赤 只除 只情 只没 只语 只耦 只使 只偶 只才

句结尾的词语: 只句 枳句 隽句 剧言苦句 倨句 居句 迥句 警句 锦囊句 锦句 锦囊佳句 金章玉句 杰句 捷句 截句 结句 椒花丽句 检句 稼轩长短句 嘉句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