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应局词语解释
支应局(支应局,支应局)
清代后期,各省总督、巡抚可以就地筹款,应付特殊用途,通常设置支应局,为非正式的财政机构。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譬如他要领煤,这里南京是没有煤卖的,照例是到支应局去领价,到上海去买。”
支应局造句
- 1927年4月任海军马尾支应局局长。
- 自1908年开始,改由海防支应局按各项用途额发给银两。
- 民国元年(1912年)任柳州统税局长兼支应局事并带护商营。
- 清末石家在此设支应局与官府洋人勾结,镇压义和团运动。
- 大户人家姓董,少爷欠债出逃,只剩下一个老太太支应局面。
- 富庄驿成立了支应局,征粮征草,保证供应,支援抗日部队。
- ”遂于七年(1881年)四月,丁忧期满后,仍回海防支应局本任。
- 1925-1927年间,奉、直军阀混战,曹州地方组成支应局,公推他为局长。
- 大兵之后,葬死赈恤皆由熊宾综理策划,并成立支应局以应军差。
-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后,倡议设立支应局,又成立保甲局,维护地方治安。
- (1875年)冬,李鸿章委派周馥筹办海防支应局,负责北洋水师军饷收放事务。
- 总厂利用售货收入维持其正常运转,分厂由海防支应局每月协济1000两维持运转。
- 此时,正遇其父病故,承烈不事父丧,而从公设支应局,随扈诸王大臣,接应两宫太后。
- 适关陇少数民族起义,清廷派左宗棠前往镇压,调易孔昭办甘南支应局,兼理南路粮饷器械。
- 清代后期,各省督、抚可以就地筹款,应付特殊用途,通常设支应局,作为非正式的财务机构。
- 刘挺身而出,支持沂水县长召开防务会议,成立支应局,组织地方武装和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合作抗日。
- 光绪十三年(1887)两广三次汇解银219000两,交山西票号商志成信、协成乾汇兑,解赴天津支应局转解河南河工应用。
- 凡副将以下经制外委以上人员,应得记过、降、革处分,由提督按季汇册报明北洋大臣查考,并咨报支应局、营务处备案。
- 为了控制割据地盘的经济命脉,统筹驻闽海军军饷,民国13年3月,闽系海军在马尾设立海军支应局,在三都和厦门设立分局。
- 《官场现形记》第不要说候补道、府跟他不上,就是甚么洋务局,营务处,支应局几位老总,算得第一分的红人,也赶不上他。
支开头的词语: 支应局 支支 支掌 支支节节 支支离离 支胤 支胄 支拽 支兀另 支仰 支揖 支帖 支汤 支手舞脚 支婆 支破 支陪 支末 支石 支骸
局结尾的词语: 支应局 植局 志局 智局 制局 置局 倦局 捐局 局局 救生局 酒局 窘局 扃局 静局 警察局 京局 近局 结局 揭局 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