牒状(dié zhuàng)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牒状词语解释

牒状(牒状,牒状)

 1.    诉讼文书。

▶《魏书•源子恭传》:“徐州表投化人许团并其弟周等。究其牒状,周列云己萧衍黄门侍郎……真伪难辨,请下徐·扬二州密访,必令获实。”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春秋》则以俗吏爰书、讼魁牒状丑诋之词,取已往之君臣,恣其诟厉。”

 2.    官府的文书、证件。

▶《新唐书•百官志二》:“﹝司记﹞掌宫内文簿入出,录为抄目,审付行焉。牒状无违,然后加印。”

▶清·蒋士铨《第二碑•题坊》:“蒙谕取到前朝官给地券执照二纸……验先朝牒状,红泥出印床。”

牒状网络解释

訴訟文書。魏書.卷四十一.源賀傳:「究其牒狀,周列云己蕭衍黃門侍郎。」

牒状造句

  • 配有相位光束发射器,设置在牒状主体上。
  • 但是符文牒状,请雨祈晴,感动天地神明,此篆最灵,能致风伯雷神。
  • 彼此关会,不用诏旨,惟理藩院行文於其玛玉斯衙门,如有司咨牒状
  • ”宋苏轼《奏户部拘收度牒状》:“杭扬二州,各得百道,吏民鼓舞,歌咏圣泽。
  • 奏*:‘徐州表投化人许团并其弟周等,究其牒状,周列云己萧衍黄门侍郎.....。
  • ”如果这个牒状被送到忽必烈手中,那可以说这是日本第一次正式向中国自称是“神国”。
  • 韦奇奥宫是一栋方形建筑,共分三层,齿牒状的顶部矗立有94米高的四方钟楼,钟表至今仍走时准确。
  • 《奏户部拘收度牒状》:“百姓闻之,皆谓朝廷不惜饥民,而惜此数百纸度牒,中路翻悔,为惠不终。
  • 至元六年(1269)七月,高丽王派金有成送还同年二月在对马岛上所捕的两名日本人(塔二郎、弥二郎),并携有蒙古中书省谕日本牒状和高丽致日本国书。
  • 其中古文书有三十余件,多为公元7世纪后半期及8世纪唐朝统治西州时期的遗物,如缴纳地租、户籍、军屯、诉讼牒状等,对研究西州的社会经济很有价值。
  • 其中的一道缓缓的飞起从眉心又融入了盘古的身体,另外的四十八道两两交织,最后全部凝成一股,伴随着一声轻响,变成了一个白玉也似的文牒状的事物,必是造化玉牒无疑。
  • 世俗文书分为22项:(1)儒家典籍;(2)史籍;(3)地志;(4)诗歌杂曲;(5)故事与传记;(6)各体文章;(7)诏敕榜文;(8)奏书牒状;(9)书翰、书仪、官府报告;(10)契约、法律文书;(11)社条与社司转帖;(12)入破历、帐簿;(13)算书;(14)语汇、辞书、字书;(15)僧俗名簿、氏族谱;(16)户籍;(17)寺院财产账目;(18)藏经目录;(19)杂器物历;(20)习字;(21)绘画、图表;(22)双语写本。

牒开头的词语: 牒举 牒辟 牒籍 牒用 牒状 牒牒 牒诉 牒目 牒文 牒谱 牒呈 牒启 牒报 牒桉 牒牍 牒云 牒书

状结尾的词语: 会状 秽状 谎状 黄状 画状 恒状 黑状 劾状 行状 过状 诡状 鬼形怪状 佹形僪状 关门状 怪形怪状 寡状 骨状 拘引状 功过状 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