遽央词语解释
遽央终尽;完毕。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丈人且安坐,调丝未遽央。”一本作“调丝方未央”。
▶晋·陶潜《杂诗》之三:“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宋·王安石《少狂喜文章》诗:“良夜未遽央,青灯数寒更。”
▶元张翥《堂堂》诗:“谓夜未遽央,已复明星明。”
遽央造句
- 丈人且安坐,调丝未遽央。
-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 其末章云:‘丈人且安坐,调弦未遽央。
- 未渠央,即未遽央。
- 谣》:“铜壶银箭夜何长,杳杳亭亭未遽央。
- 元张翥《堂堂》诗:“谓夜未遽央,已复明星明。
- 晋陶潜《杂诗》之三:“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 “方未央”或作“未遽央”,“未遽央”与“未央”同义。
- 宋王安石《少狂喜文章》诗:“良夜未遽央,青灯数寒更。
- ”宋?王安石《少狂喜文章》诗:“良夜未遽央,青灯数寒更。
-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丈人且安坐,调丝未遽央。
- 有题金陵永庆招提壁云:“余从师川同句法,师川举近诗云:‘人言春事已,我言未遽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