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乐(jiǔ bù lè)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九部乐词语解释

九部乐(九部乐,九部乐)

隋及唐初宫廷的九部宴会乐曲。

▶《隋书•音乐志下》:“隋·开皇初,定置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七部乐。及大业中炀帝乃定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以为九部乐。”

▶唐·武德初,去天竺、文康(即礼毕),增燕乐和扶南,仍为九部。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高宗将会百官命妇于宣政殿,并设九部乐。”

九部乐造句

  • 唐初,继承隋《九部乐》,乐制舞制依旧。
  • 隋、唐时期的七步乐、九部乐就属于燕乐。
  • 高祖为设《九部乐》以宴之,及赐其王锦彩。
  • 九部乐,内出舞马,上赋诗一章,群臣属和。
  • 唐初宫廷乐舞继承隋制,《九部乐》保持原貌。
  • ,隋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统称隋唐总乐。
  • 武德中,再遣使献方物,高祖为设九部乐飨之。
  • 隋唐的九部乐、十部乐中筚篥都是十分重要的乐器。
  • 武德(618?626)中,再遣使献方物,高祖为设九部乐飨之。
  • 九部乐》可称之为《炀帝九部乐》和《隋制九部乐》。
  • 隋代统一后,高句丽乐被列入隋代九部乐和唐代十部乐之中。
  • 在隋七部乐、九部乐及唐九部乐、十部乐中,都有大量佛曲。
  • 隋炀帝时把大型的宫廷乐队按照所奏乐曲的来源,分为“九部乐”。
  • 钹在隋代九部乐中,已用于天竺、西凉、龟兹、安国和康国五乐中。
  • 隋唐时期已用于隋九部乐、唐十部乐的“清乐”中,当时称为节鼓。
  • 隋、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均设有《高丽乐》部。
  • 。隋代出现了集中外乐舞的“九部乐”,唐代增为十部,足见歌舞之盛。
  • ”《隋书?炀帝纪上》:“丙辰,上御观风行殿,盛陈文物,奏九部乐
  • 清、唐九部乐、十部乐中,只鼓类就占了十五种之多,而且大都是新鼓种。
  • 隋文帝大业(605~618)中,又制定九部乐,《清乐》(即清商乐舞)居于首部。

九开头的词语: 九停 九慝 九阂 九枝花 九年之蓄 九臼 九裂 九股索 九班 九奏乐 九大经 九筋黄 九雒 九漏 九农 九涂 九锡花 九逝 九酝法 九阿

乐结尾的词语: 爵士音乐 爵士乐 剧乐 具食与乐 具乐 举乐 橘中乐 居乐 酒乐 九奏乐 九部乐 静乐 荆州乐 进乐 金石乐 禁乐 节乐 交响乐 骄乐 僭乐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