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阃(zhì kǔn)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制阃词语解释

制阃(制阃,制阃)

 1.    谓统领一方军事。

▶宋·王明清《挥麈余话》卷二:“制阃成都。”

▶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边材》:“正德则有太原之王晋溪,行边制阃,俱着劳绩。”

 2.    指统兵在外的将帅。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庆元年》:“我不参制阃,则曲在我。”

制阃造句

  • 范率合台论其事,并言制阃之诈谋罔上。
  • 宋王明清《挥麈馀话》卷二:“制阃成都。
  • 居贞曰:“江陵要地,乃宋制阃重兵所屯。
  • 又论制阃当复其旧,戎司当各还其所,边郡守当用武臣。
  • 堂堂制阃,如此举措,岂不堕贼计,贻笑天下、贻笑外夷乎?
  •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庆元年》:“我不参制阃,则曲在我。
  • ”宋王十朋《观国朝故事》诗之二:“朝廷起韩范,节制阃外师。
  • 及于诸州府守臣、诸路三司,及制阃殿步三司等官,俱有馈送助局钱酒。
  • 重劾李珙不法以惩贪守,时扈再兴有功以厉宿将,上关朝廷,下关制阃
  • 莫若别置新籍,一纳诸朝,一申制阃,一留全所,庶功过有考,请给无弊。
  • 三年,上与诸臣论兵事,举吕尚相勖,廷柱言:“吕尚制阃外专生杀,故所向有功。
  • ”明沉德符《野获编?兵部?边材》:“正德则有太原之王晋溪,行边制阃,俱著劳绩。
  • 制阃俯瞰两淮,特一水之隔,文移往来,朝发夕至,无制阃则事事禀命朝廷,必稽缓误事矣。
  • 辛酉,诏诸制阃就任升除恩数,其告命、衣带、鞍马,阁门勿差人给赐,往要厚赂,以失优宠制臣之意,违者有刑。
  • 时议将姑阙两淮制置,命两淮帅臣互相为援,与之启庙堂曰:“两淮分任其责,而无制阃总其权,则东淮有警,西帅果能疾驰往救乎?
  • ”为条具沿边事宜,遍告大臣要官,谓:“长淮千里,中间无大山泽为限,击首尾应,正如常山蛇势,首当并两淮为一制阃之命是听。
  • 其时,史弥远为宰相,朝内官员都不敢言谈边境及宫廷大事,独庄夏直言“西蜀溃卒,宜讨宜招;江淮制阃,宜分宜合;山东忠义,宜刺宜汰”。
  • 庄夏在任兵部侍郎时,史弥远为宰相,朝内官员都不敢言谈边境及宫廷秘密大事,独庄夏直言“西蜀溃卒,宜讨宜招;江淮制阃,宜分宜合;山东忠义,宜剌宜汰”。

制开头的词语: 制阃 制浆 制割 制缉 制从 制导 制断 制服帽 制碑 制压 制述 制数 制售 制授 制物 制限 制田 制条 制饰 制寿

阃结尾的词语: 制阃 禁阃 椒阃 将阃 桂阃 闺阃 关阃 宫阃 分阃 藩阃 都阃 出阃 城阃 边阃 奥阃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