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辞(jí cí)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急辞词语解释

急辞(急辞,急辞)

古文辞中的促急之词。常省文,有时隐含斥责之意。与“缓辞”相对。

▶《谷梁传•成公七年》:“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不言日,急辞也,过有司也。”

▶范甯注:“辞中促急,不容日。”

▶《谷梁传•成公十五年》:“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以晋侯而斥执曹伯,恶晋侯也。不言之,急辞也,断在晋侯也。”

▶《谷梁传•定公十五年》:“戊午,日下稷乃克葬。乃,急辞也,不足乎日之辞也。”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十三章三》:“在己为形,被物为着。己之感物曰动,物之应感曰变。六‘则’字皆为急辞,而‘形则着,动则变’二层,尤是一串事。”

急辞造句

    暂无

急开头的词语: 急待 急热 急拍拍 急性子 急征 急赈 急杵 急荒 急方 急慌慌 急刻 急泪 急乱 急龙车 急递 急稻子 急夫 急晷 急传 急变

辞结尾的词语: 剧辞 敬辞 警策辞 进辞 谨辞 尽辞 讦辞 醮辞 郊辞 交辞 教辞 强辞 蹇辞 假辞 嘉辞 寄辞 集辞 瘠义肥辞 急辞 激辞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