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zhì wài fǎ quán)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治词语解释

I

zhì

ㄓˋ

〔《广韵》直吏切,去志,澄。〕

〔《广韵》直利切,去至,澄。〕

〔《广韵》直之切,平之,澄。〕

乿”的今字。

 1.    治理;统治。

▶《易•繫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史记•循吏列传序》:“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巴金《秋》二十:“圣人之书乃是立身之大本,半部《论语》便可以治天下。”

 2.    政绩。

▶《周礼•天官•小宰》:“二曰以叙进其治。”

▶郑玄注:“治,功状也。”

▶《新唐书•狄兼谟传》:“歷刑部郎中、蕲、邓、郑三州刺史……改苏州,以治最,擢给事中。”

 3.    整治;整理。

▶《左传•文公六年》:“治旧洿,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

▶孔颖达疏:“法有不便于民,事有不利于国,是为政之洿秽也,理治改正使絜清也。”

▶《新五代史•杂传三•雷满》:“﹝雷满﹞取器嬉水上,久之乃出,治衣复坐,意气自若。”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宣城烈妇》:“宣城北门内,旧有某烈妇坊,近许州守阮士鹏居宅,污秽不治。”

 4.    有规矩;严整。

▶《庄子•人间世》:“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

▶郭象注:“尊卑有别,旅酬有次。”

▶《孙子•军争》:“以治待乱,以静待譁。”

 5.    作;为。

▶《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女所治兮。”

▶《孟子•公孙丑下》:“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严复《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当其少年本无根蒂,一行作吏,习气益深,陈力就列,所治之事,彼此不相知,各凭私见,以为独断。”

▶刘半农《游香山纪事诗》:“渔妇治晨炊,轻烟入疏树。”

 6.    修建;修缮。

▶宋·曾巩《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会天圣十年,掖庭火,咨任公具材治宫室,五日而用足。”

 7.    备办。

▶《周礼•天官•小宰》:“大丧小丧,掌小官之戒令,帅执事而治之。”

▶郑玄注:“治谓共办。”

▶《淮南子•说林训》:“治祭者庖。”

▶《红楼梦》第四回:“合家俱厮见过;又治席接风。”

▶姚雪垠《长夜》三一:“特意派伙计进城去买了很多的海菜,要丰丰富富地治几桌酒席请请你们。”

 8.    指设置。

▶《汉书•礼乐志》:“治竽员五人,楚鼓员六人。”

 9.    惩处。

▶《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

▶《史记•李斯列传》:“赵高治斯,榜掠千余。”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后来冥司追去,要治他谤讪之罪。”

▶老舍《二马》第五段三:“父亲到底是父亲,没法子治他。”

 10.    医治;医疗。

▶《庄子•列御寇》:“子岂治其痔邪?”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你道这铜旋子怎的就能治昏迷不省呢?”曹禺《雷雨》第一幕:“药苦可能够治病。”

 11.    攻读;研究。

▶《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

▶宋·苏轼《与封守朱朝请书》之二:“舍弟颇治此学,异日相见,当出其书互相考也。”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八:“硕甫先生专治毛传,吟咏非长。”

▶鲁迅《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为了文字狱,使士子不敢治史,尤不敢言近代事。”

 12.    修养;修饰。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性简易,不治威仪。”参见“治心”。

 13.    求乞,求取。

▶《周礼•地官•旅师》:“凡新甿之治,皆听之,使无征役,以地之媺恶为之等。”

▶郑玄注:“治,谓有所求乞也。”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计倪》:“爵赏刑罚,一由君出,则臣下不敢毁誉以言,无功者不敢干治。”

▶《三国志•魏志•王昶传》:“北海·徐伟长,不治名高,不求苟得,澹然自守,惟道是务。”

 14.    指心绪安宁平静。

▶《左传•宣公十五年》:“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

▶《文子•下德》:“争怨不生,则心治而气顺。”

 15.    指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与“乱”相对。

▶《易•繫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万言书》:“夫文王惟能如此,故以征则服,以守则治。”

▶明·冯梦龙《智囊补•语智•杨廷和》:“陛下垂衣裳而天下治,圣情甚悦。”

 16.    平顺;和顺。

▶《素问•五常政大论》:“静顺之纪,藏而勿害,治而善下,五化咸整。”

▶《韩非子•解老》:“圣人在上则民少欲,民少欲则血气治。”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血脉治也,而何怪!”

 17.    旺盛。

▶《素问•逆调论》:“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

 18.    较量,匹敌。

▶《战国策•赵策四》:“齐·秦交重赵,臣必见燕与韩·魏亦且重赵也,皆且无敢与赵治。”

▶《汉书•韩安国传》:“甲肉袒谢,安国笑曰:‘公等足与治乎?’”颜师古注:“治谓当敌也,今人犹云对治。”

 19.    古代指王都或地方官署所在地。

▶《史记•齐太公世家》:“献公元年,尽逐胡公子,因徙薄姑都,治临菑。”

▶唐·韩愈《南海神庙碑》:“因其故庙,易而新之,在今广州治之东南。”

▶清·方文《张武进环生》诗:“毘陵下车时,我适游其治。”

 20.    指建立治所。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诏徙韩王·信王太原以北,备御胡,都晋阳。

▶信上书曰:‘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

 21.    指道家居住的祠庙。

▶南朝·梁·简文帝《招真馆碑》:“君因辞山旧居,而以梦中所指峰下之地即以为治。”

▶《云笈七籤》卷二八:“张天师将弟子三百七十人住治上,教化二年。”

▶清·黄生《义府•冥通记》:“道家以符法禁治鬼神,故名其所居为治。”

 22.    通“”。

▶《晏子春秋•谏下四》:“景公令兵抟治。”

▶王念孙《读书杂志•晏子春秋一》:“案,治者,砖也,抟治,谓抟土为砖。

▶《广雅》曰:‘治,砖也。’”

 23.    通“”。好像。

▶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老子•道经》:“上善治水。”

 24.    通“”。言辞。

▶《管子•立政》:“孤寡无隐治。”

▶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宙合》:“是以古之士有意而未可阳也,故愁其治,言含愁而藏之也。”

▶郭沫若等集校:“‘治’读为辞,断句,下文‘察于治’、‘博为之治’、‘本乎无妄之治’,均以‘治’为言辞之辞。”

 25.    通“”。指诉讼;告状。

▶《周礼•秋官•方士》:“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则主之。”

▶郑玄注:“所上治者,谓狱讼之小事不附罪者也。”

▶《公羊传•成公十六年》:“公子喜时者,仁人也。内平其国而待之,外治诸京师而免之。”

▶何休注:“讼治于京师,解免使来归。”

▶《红楼梦》第三四回:“他母亲又说他犯舌,宝玉之打,是他治的。”

 26.    通“”。主管。

▶《管子•君臣下》:“治斧钺者,不敢让刑;治轩冕者,不敢让赏。”

▶《墨子•经说上》:“治,吾事治矣。”

▶汉·刘向《列女传•鲁季敬姜》:“寝门之内妇人治其职焉,上下同之。”

 27.    通“”。危及。

▶《荀子•议兵》:“故兵大齐则制天下,小齐则治邻敌。”

▶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五》:“案治读为‘殆’。殆,危也。谓危邻敌也……殆、治,古字通。”

 28.    姓。

▶明代有治国器。见《明史•王肇坤传》。

II

〡ˊ

〔《集韵》盈之切,平之,以。〕

古水名。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上游即今山西、河北境内的桑干河。下游东流入渤海。参阅《汉书•地理志下》。

治网络解释

本國人在他國不受所在國的法律約束,仍由本國法律支配的權利,稱為「治外法權」。如一國的元首、公使等,皆有此權。

治反义词

治造句

  • 我没有搞过任何政交易。
  • 骚乱过后很快恢复了安。
  • 胡佛精于管理而拙于政
  • 他因扰乱公共安而坐牢。
  • 他是政论战的中心人物。
  • 他们用高压手段统该城。
  • :你刚去过电影院吗?
  • 他的两眼对乔上下打量。
  • 耶稣说:“我去医他。”
  • 努力提高工人的政觉悟。
  • 他极少注重政上的发展。
  • 我的政生涯便就此结束。
  • 不能同艺术等同起来。
  • 时间愈悲伤,宁息争吵。
  • 没有包感冒的灵丹妙药。
  • 它的政反响将是巨大的。
  • 人们持有不同的政观念。
  • 他把精力分给政和生意。
  • 把病人交给专科医生疗。
  • 他们属于不同的政阵营。

治开头的词语: 治戎 治穰 治命 治通 治统 治凡 治成 治标 治兵 治经 治礼 治历 治郭安邦 治晚 治务 治验 治释 治实 治术

治结尾的词语: 致治 制治 至治 郅治 镌治 鞫治 鞠治 旧治 救治 灸治 久安长治 纠治 究治 静治 经治 进治 紧治 禁治 洁治

闽ICP备2021017268号-8